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生理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心理上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自我意识发展上产生了第二次飞跃。
因此父母要帮孩子学会悦纳自我,勇敢地面对自己、真诚地接纳自己、积极地欣赏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
01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
从初中开始,学生已经能够比较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独立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
其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到初中三年级,自我意识发展总体上处于平稳期,从初中二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为显著上升时期。
从自我意识各因素的发展来看,初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发展很快:从初中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处于平稳期;初中三年级开始又逐渐升高。
在自我体验发展上,从初中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处于先下降后又略上升的趋向:初中三年级以后比较平稳。
在自我控制方面,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稍有上升趋势,初中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又下降,初中二年级后似乎没什么变化。
由此可看出,自我意识的各因素发展很不平衡,表明初中学生处于更多的矛盾之中。
02青春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青春期普遍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迅速发展。
迫切希望别人把自己以成人看待,也有意仿效成人的言谈举止。对成人的“不尊重”,会产生强烈的反抗心理。
2.自我开始分化成“主我”、“客我”或“理想我”、“现实我”。
青春期对自己的内心品质产生兴趣,开始要求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关心自己的形象,想按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
而当“主我”与“客我”、“理想我”与“现实我”产生矛盾时,就会自责,对自己不满意。
3.自我评价趋于成熟。
青春期孩子的独立评价能力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评价时往往不全面,容易走极端,出现“对人严、对己宽”的现象。
在评价自我时,有一定的深度,但离成年人的水平还有一段距离。
4.虽然自我体验加深,自我控制逐渐增强。
但总的看来,初中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还不强,常常出现违反纪律、行为偏差的现象,个别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而,有些人认为,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期——这一自恃“成人”,又懂事又不完全明理的阶段是“第二次危机期”,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03家长应对策略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了解了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1.给孩子充分的爱、尊重、支持与肯定。
对孩子的行为和学习不要严格控制的指导,切勿粗暴地将决定权从他手中夺走,允许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承担后果。
2.给孩子多一些欣赏、鼓励与信任。
相比小学阶段,父母应该对孩子更多一些包容和接纳,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多一些欣赏、鼓励与信任。
3.了解孩子接触的朋友与媒体内容。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进而深入了解孩子日常接触的朋友或者媒体内容,了解孩子关注的游戏或网站,从而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对孩子的动向做到了如指掌,从而调整对孩子的引导计划。
4.根据成长需要进行性教育。
对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最好由老师或者同性别的父母来进行。因为青少年随着身体的发育发生一系列变化,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对待他们的身体,包括性。特别注重培养他们的恋爱观。
5.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并及时引导。
青春期因身体激素的分泌,促使青少年有丰富的情绪感受。因为大脑控制情绪的额叶发育没有那么快,所以青少年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
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做到自己情绪稳定,温柔与包容,并鼓励孩子用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