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过要去读一本教自己如何阅读的书,直到阅读量必须大量提升,以及必须大量输出所需要的积累,才翻开这本书。如果你也感兴趣,比如你自己有需要,或者你的孩子在面读阅读提高的时期,或者你期望你企业的员工能通过阅读提升理念、理论或能力,那么,你可以继续看看我的笔记,找寻或许对你有用的部分内容。
这本书还是很系统、很理论的,同时略有晦涩难读。我的笔记对其原文会有改动,会改成较为容易理解的文字。
本文是纯粹的重点笔记,没有加上自己的评论或想法。但由于作者是美国人,而且其背景是美国的全民教育的推行年代,但其现代工业化也正是我们所经历中,故而其中方法我们可以借鉴。我所摘录的重点,是我认为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其框架也并未按照该书的逻辑进行。
一、阅读的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在作者看来,大学的文凭应该代表着一般大学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不但能够阅读任何一种普通的资料,还能针对任何一种主题做个人的研究。然而,通常大学生要在毕业以后,再读三四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并且还不见得一定达到。
基础阅读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稚园的学习经验
第二个阶段———认字,相当于一年级学生典型的学习经验,具备了初级的读写能力
第三个阶段———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相当于四年级读写能力
第四个阶段———相当于小学或初中毕业,可以自己阅读,但还不清楚要如何超越基础阅读
只有当一个孩子精通了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才是他准备好往更高层次的阅读迈进的时候。只有当他能自己阅读是,才能够自己开始学习。
除非一个人能阅读,否则没有人能从一本教他如何如何的书中学到东西。
我们要比一个人人识字的国家更进一步。我们的国人应该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这个字眼中的涵义。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无法应付未来世界的需求。
2、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算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
分两种
第一种———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确定是否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建议方法:
先看书名页,有序先看序。
研究目录页,对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如果附有索引,就检阅一下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完成以上四步,对一本书已经有足够的资讯,判断是要仔细读,还是不想读。
先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
东翻西翻,跳跃性阅读,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第二种———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
关于阅读速度
依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即,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时恰当的
检视阅读,是一种训练有素的快速阅读
头脑与眼睛不一样,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一个句子或段落
专心并不等于理解力
3、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一个规则:开始阅读之前就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
第二个规则:使用一句话,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第三个规则: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第五个规则:找出共通的词义,与作者达成共识
第六个规则:将书中醉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第七个规则:从相关语句中,架构出该书的基本论述
第八个规则:找出作者的解答
4、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
依靠“检视阅读”来确定主题阅读的书目
五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找到相关章节,你的主题才是重点,不是你阅读的书
第二个步骤———将作者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第三个步骤———厘清问题
第四个步骤———界定议题
第五个步骤———分析探讨
关于“如何主动阅读书籍”以及“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我组织在另一篇笔记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