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叫《秦兵马俑》,学完这一课之后,李牧远回到家和我说,“妈妈,我们今天学习了兵马俑这一课,里面说他们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好像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气势,虽然文章写的很好,我们项老师讲的也可好,还给我们看了图片,可是我还是想自己去看一看他们真实的模样。”“你看过了呀,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带你已经去过了。”“真的吗?我怎么一点都不记得了。”“我有照片呀。”然后我们翻开之前的照片,牧远兴致勃勃的看着,可是,最后,他还是感叹了一句,“妈妈,我真想现在再去一次,到现场对比对比我们的课文。”听到这些话,虽然我安慰孩子说是有时间咱们再去,但是我心里很明白,即使我再带他去一次,他也只是去兵马俑旅游了一次……
12月初,学校发布了四年级要去西安研学的消息,孩子一听就激动地跳了起来,他说,“妈妈,你不是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现在,学校让我们去行路了,我要去看兵马俑,要去看西安事变,还要去西安交大……”叽叽喳喳地说一堆,看着孩子那高兴的样子,我也好开心,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多么好的机会和资源,也帮家长们解决了一大难题。一个人不走出去,眼前就是世界;一个人只有真正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未来世界,不光是成绩的比拼,更是眼界、见识、思维的较量。 学习和成长,不能一味掩埋在书山题海。如果因为“读万卷书”,而鲜有机会“行万里路”,那么,成长的记忆总会有缺憾。但行万里路,绝不仅是旅游,孩子们去旅游只是用眼,行路需要的,是用心。研学就是用心行路的一种。
12月18日,孩子带着自己收拾好的行李箱,一路催促着到了学校,开心地和妈妈再见,头也不回地进了校门。学校特意举行了四年级研学启航大会,满满地仪式感,虽然不能全程陪着孩子,但老师们及时发照片让我们知晓孩子们的行程,我们看到了兵马俑,看到了华清池,看到了西安事变的再现,看到了西安交大的高科技,也看到了陕西的民俗……我们更加在意的是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老师们日日的悉心照顾……每个晚上,孩子都打电话报告自己的日程,都会说他们刚刚进行的小组讨论、他们的思维导图、他们的个人汇报,他们同住一个房间同学们之间的趣事……
回程之日,守在校门外,看到孩子们列队走出,一个个扑向爸爸妈妈的怀抱,我心里也是激动不已,眼睛一直在搜寻着宝贝,直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扑向自己的怀里,一眼看到站在妈妈身边的弟弟,紧紧抱着不肯松开。和老师挥手再见,紧接着的,就是,“妈妈,你知道怎么用陕西话念杜甫的《清明》吗?妈妈,你知道蒋介石吗?妈妈,你知道你这样的身材是唐朝受欢迎吗?……”好吧,见面,妈妈没有等来一句想念的话语,却是一连串的提问,以及一定坚定的“妈妈,我长大了要去西安交大上学。”好吧,从身边的郑大转向了西安交大。“妈妈,我看到你给我写的信了,我小时候那么厉害呀,我看的自己都哭了。”说到这里,感谢学校在孩子们出发前让家长们写一封信给孩子,也让我再一次回忆那个棒棒的我的儿子。一到家,就搬出家里的长凳,又找到了自己藏着的一根木棍,向我们表演陕西的秦腔,之后,我认真地当观众听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讲,虽然,它不系统,不成体系,但它是真实的感受,直观的描述和自己的思考。
其实,研学的收获在于这是一种学习状态,它带给孩子们的改变是短时间内我们也许看不见的,但是,你会发现有了一个成长的奇迹:终有一天,他的视野,他的能力,他的语言,他的思维都会有质的改变。当孩子打开视野,他的内在思维便不再一样,他会发现,原来他所生活的圈子是多么的渺小,他所拥有的知识是多么的无知,他会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时,他也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怎样的完美和怎样的不完美,他会去思考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感谢大家听我在这里唠叨自己的孩子,我借用一段话来总结这个研学活动对我,一个妈妈,一个家长的启发。
我不应只停留在感动于孩子为我买礼物 ,我更应该开心的是孩子能够兴高采烈描绘这个礼物的来龙去脉。我不应只停留在夸赞孩子搭建了一个草屋,我更应该欣赏的是在制作过程中虽然孩子遇到了各种困难但他克服了。我不应只关注孩子回家后行为习惯的改变,我更应该注意到的是我与孩子沟通中,孩子决策力和执行力的改变。当做到这些之后,我可能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到我跟孩子之间,沟通方式和关系也会随之改变。
最后,我想向学校表达一个家长的愿望:希望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一次这样的研学,如果有可能的话,多多组织这样的研学活动!再一次地感谢大家的聆听!最后祝小朋友大朋友们假期开心!
四四班李牧远妈妈
2019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