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抖音和快手,以前的认知就是,闲着没事儿的人才会去刷。
可是,周边的人越来越多地开始在抖音上直播,尤其是这次疫情,让大部分的人都在家里,刷视频的越来越多。
前不久,偶然下载了抖音,但只是为了听樊登老师的课程,
今天,又偶然遇到樊登读书会里面的老师来分享抖音干货,于是就好奇了解一下。
做个笔记,记录一下。
分享人是人民大学的老师,王义老师,曾经花了200多万琢磨抖音的玩法,终于有所成效。
一、抖音是一种算法,是有逻辑的。
1. 流量工具
2. 找人工具
3. 成交工具
抖音算法就是将对某些专属领域感兴趣或者较为专业的所谓人设(举例子,专业宝妈分享内容,如何15秒内让你的宝宝止哭)吸引到对相关话题非常感兴趣的人。
一对一吸引(宝妈经常看类似内容,就会推荐更多相关的内容给到宝妈),这是抖音的自然算法。
否则,一旦内容不吸引人,用户就有卸载的危险(其实不仅仅是抖音)。
5秒钟的注意力
二、内容为王。
一定要有精准垂直的内容,哪怕你的粉丝不够多,但只要精准,就能够变现。
经证实:泛娱乐账号并不赚钱。
一定要有传播的价值。(例子文玩,饭局加分项)专注于某一个品类或者更精准的一个用品,反而可以找到更精准的人。
三、变现公式。
成交=信任量*需求触达率。
信任量=注意力*关注率
需求触达率=附加值*摩擦系数
附加值指的是通过账号(人设)给出的专业的解决方案(答案)
摩擦系数指的是推荐的有价值的东西。
四、几个数字。
5秒钟注意力,7次触达,21次完成一个人的转化,才能促进放心地购买。
只有信任,才会购买。
买的是认知而非事实(和上句话应该意思大致相同,就是只有让大家更信任你更为专业,才能促进购买)。
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分享的内容虽然都是干货,但具体到各行各业怎么做,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需要更进一步去学习,体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