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中,能够逆势上扬的行业,高考志愿规划可算独占一位。张雪峰老师直播间价值3亿元的规划产品上架即抢空,售价分别为11999元和17999元的梦想卡和圆梦卡,价格令人咂舌。
然而进入大学却并非万事大吉,当代大学生们普遍呈现对知识的探索缺乏欲望,对人生感到茫然,尽管他们能够更快速地接受各种新鲜事物,以及对自己的权益总敢说不。
还有一些毕业后已经拥有一份稳定职业的年轻人,依然无法在工作岗位中收获幸福感,而选择裸辞。
这是我近期看到的三篇不同角度的报告,看似无关,却又有关。
在传统社会,科举相当于高考+公务员合并考试,学子们读书,希望投身到政治事务中发挥自己的抱负,改变个人的命运以及家族的命运。
在今天,高考是为了让孩子挤进大学,有能力的接着挤进硕士生行列,然后是博士生行列,然后再挤进公务员行列,或者企事业单位,或者学校,这样的路径也成为了很多学子的人生规划之路。
时代看似进步了,大家的意识却一脉相承。
一考定终身,成为了家长心头的魔咒。于是教育越卷越超前,从小学开始,甚至有的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踏上内卷教育的高速列车,按下启动键,就不可能再停止。
直到高考最后一刻,为了买下一份安全感,也可以高额支付一份高考志愿规划,确保选择的正确无误。
但谁的人生能够保证按照既定规划,一步不错直到终点呢?有多少人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一份和所学专业截然不同的职业道路呢?有多少人最终是在社会这座大学里,才真正学到了人生的经验呢?
哪里有万无一失的志愿规划,就好像那个在大学毕业时,在同学和亲戚朋友们羡慕的眼光中,走进三甲医院从实习到转正,到工作六年成为小有经验的年轻护士,每个月拿着1万多的稳定薪酬,以及拥有一份高系数的社保保障,这份在别人眼中千方百计也不一定可得的工作,以及稳定可见的未来,却未曾让这位年轻护士感到人生幸福。
当这位年轻护士选择裸辞时,大概也会有很多人认定这个行为的不值得,我想大概她的家长也必定不能理解她的决定。
同样作为一名家长的我,也能够理解大家期望为孩子谋得一份稳定未来的心情,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并不明朗和乐观的经济周期内,每一个人的安全感指数都在大大下降,所以通过高考进入大学,通过大学进入一个稳定的单位,看似就是对孩子最有保障的规划。
但人生,毕竟是个体的人生。比起为孩子求谋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如给孩子植入一份热爱生活的热情,一份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一份对不可预计未来随时准备好改变的勇气。人生,是他们自己的人生,谁都不能保证别人的人生是活在他人的规划里,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可以。
当代的大学生们,读大学,已经很难是为了寻找人生理想,寻找人生价值,以及讨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同时由于缺乏对世界的好奇心,我们的大学生们也极少地想要去开创或创新某个崭新的天地,孩子们一步一步地执行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规划,考试分数成为了上学的唯一目的;离开学校后,绩效成为了工作的唯一目的。一切皆由分值控制,公务员有公务员的绩效,老师有老师的绩效,医生有医生的绩效,公司有公司的绩效,一切唯分数论时,每个人的重心都放在如何获得更高绩效,而非讨论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我不太明白,在这样唯分数论的环境中,我们的社会会不会真的变好,还是变态呢?
我的孩子有一天,也将要面临中考,高考,面试考……等等一系列考试,但我更希望当她做出每一个的选择,都是发自自己内心的笃定,而非他人的规划。我希望我的孩子会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热情,我希望她会思考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意义,我希望她在整体中依然能够发挥个体的最大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人生意义,然后恰如她自己所愿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