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独和寂默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许多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贝多芬一生都在坎坷的道路上走着,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听力慢慢衰退,晚年又失聪,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而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了不朽的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圆目注视着天上的闪电,孤独地离开了人世。一位路人替他合上了眼睛。就这样,一位音乐伟人离去了。舒伯特举着火把参加了他的葬礼。
赏析
《C大调第一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一部交响曲体裁的作品,但事实上早在1788至1789年间,也就是贝多芬20岁不到的时候,他就曾经试图创作交响乐,但是没能获得成功。《C大调第一交响曲》真正问世已经是十年以后的1800年,贝多芬当时已经三十岁了。不过,在贝多芬的创作时期里,这部交响曲是不折不扣的早期作品。
在这部交响曲中,贝多芬还没有向后来的交响曲作品那样融入过多的个人情感,与维也纳古典乐派前两位大师一样,这部交响曲更多的还是从音乐旋律的发展角度去创作的。其整体风格沿袭了前辈莫扎特、海顿的很多东西,有些评论家甚至感觉有些许节奏正是莫扎特在以前某部作品中使用过的。该曲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C大调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这部作品的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
《C大调第一交响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柔板—快板,开头有一段仿效海顿的缓慢引子,主题是舞蹈性的。第二主题是双簧管和长笛的对答。 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活泼的快板,实际是诙谐曲,有极快的速度,频繁冒出的节奏重音,瞬息休止的与急剧的力度对比。
第四乐章:柔板—活泼的快板,回到模仿海顿:奏鸣曲——回旋曲的曲式,充满欢乐的喜剧性,似乎充满了对海顿模仿的机智笑声。
这部作品的突出部分是第三、四乐章的轻松、诙谐、活泼,首演时那些正统的评论家曾认为“这种大量使用粗俗的不谐和音及所有乐器发出的超闹”,损害了莫扎特与海顿,但是其实这部作品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敬意。
相比较于贝多芬最著名的几部交响曲而言,《第一交响曲》似乎平淡了一些,但作为贝多芬交响曲作品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还是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