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过简书作者 十二杂苏桐 校对、审稿、修改以及配图,在此特别感谢~
#
我喜欢写故事,小倩便是我的读者。
她其实是被读者。在我的强迫之下,她必须去看我写的乱七八糟的故事。
她永远是一句话:
“挺好的。”
我在长沙,她在郑州。我们之间,其实就隔着一块屏幕。
我们谈论山川湖海的梦。她说她想开一家咖啡厅——名字叫深蓝色,我说我要开一家酒庄——名字也叫深蓝色,那我自己酿的啤酒就可以叫做深蓝。我甚至都考虑好了原料种植地,老家正好有一块地方适合种大麦和啤酒花,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1
我说想把自己的爱情故事写出来。
小倩许久打过来几个字:“挺好的。”
然后是又一行:“每个故事都有被记住的权利。”她知道我的意思。我分手了,曾经,低落的要死。
“不然写成回忆的性质好了——假装我们都已经毕业了怎么样?再换个高大上的城市,高大上的人名——”
“你闹够了没,写小说还是写史记?”
“哦。”
于是我写道:
“朋友的车从大连滨海路的弯道里转出来,我看到一边红色叫不出名字的叶子,和另一边广袤的深蓝色的海。
这条陌生的路重复着大连的风韵,是我不曾见过的美景,而它如今就在车窗外面,触手可及。
可惜这只是一段过路,再见。”
我发给她看——
她说:“等等,怎么去了大连?”
“大连漂亮嘛。”
“好吧,你继续。”
“小若是那种扎进人海就会消失的人——我不是说她平凡,只是在这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她没有傲气,就和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一样。她会捧一杯奶茶,沿步行街一路;也会坐大巴经过滨海路,在澄澈的天空中寻找一朵云。
而这个时候,我在南京。”
我停了下来。不是这样子的,加了太多虚构了。
小倩的头像跳了起来:
“挺好的,挺文艺。”
“可我写不下去了。”
“为什么?”
我没有回答她,扣上了电脑。静静的坐在桌子前面。
小若不在大连,我也不在南京。我没有毕业,也没有去过大连。
唯一真实的,不过是相去千余里,各在天一涯。
2
我早就已经和小若拉开了距离,错开了时间。
而我们的故事,也本来就不是王子和公主抑或现在的青春电影——我们的县城没有公交车,我没有办法为了和她偶遇去绕路坐同一辆车;我们的学校没有天文台,我没有机会晚上偷来天文台的钥匙带她去看星星;我们的县城里没有黑社会,我也没能力为她和一群小混混们打架。
那么我就要这样纪念我的故事吗。
用说谎的方式?
“写不下去了就别写了吧。”
小倩的短信点亮了手机屏幕,我长长吁了口气。
我喜欢告诉小倩一些我的雄心壮志,即使实现不了也不担心她会嘲笑。毕竟我们一样,空有一颗觉醒的心,却生了一个懒惰的皮囊。
“那你的这个故事怎么办?”小倩表示她只是随口问问。
“还是只记在心里好了。”
“挺好的。”
真的挺好的。失恋了又哭又闹还上吊,那是小孩子才能干出的事情。当初选择在一起是自己点头答应的,是自己寄出情书的,是自己请吃饭庆祝的——都是自己愿意的,那么又何必矫情抱怨呢。
3
“你的眼睛,是我永生不会再遇的海。这句是你写给小若的情话吧?”
“是的,怎么了吗?”
“请让我用一下。”
“好。”
“今天换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我很兴奋,一直以来都是我写自己的故事,强迫小倩看。现在,她终于也要给我讲一个故事了。
“女主角叫小猫,有一天她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原因也许只是那天他穿了一件她喜欢的衬衫。”
“嗯?”
“我们姑且叫这个男生小米——小米高高瘦瘦,情感细腻,容易感伤却和周围的人又没什么不同。”
“不错的开头。”
“听我说完——”我几乎看见屏幕那边小倩的眉头皱了起来。
“小猫和小米,这两个主人公之间,总有一些距离。四五十公里,千八百公里那样的距离,我并不是在用象征或者比喻。于是小猫总会想,没有距离多好。
小猫曾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
你早上来学校的时候,路过学校的那一片花园。伸出手来,拽了一把柳叶。你在晨曦中的阳光里,明净的没有一丝污痕。
可小猫写的东西,小米永远也不会知道。
因为小猫很聪明,她可以看见小米的心。
她知道所有的故事就像一个找不到头的毛线团子:他喜欢她,而她却喜欢另一个他。
于是小猫和小米变成了最好的朋友。
那种一个人喝闷酒会被另一个人劝阻,一个人远行就会被另一个人记挂的朋友,那种一个人失落就会被另一个人鼓励,一个人梦想就会被另一个人加油的朋友。
而当小猫开始习惯这样那样的距离,她逐渐发现自己有多么想要一点——哪怕就一点可以触及的温度,她想再等一等小米,再等一等小米,可终于发现小米似乎是等不到的。
小猫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她想,也许该给苦苦等在她身边的男生一个机会了。”
“...这就讲完了?”
“故事梗概吧,我还没想好具体怎么写。”
“挺好的。”我想了半天,也只好说了这一句,“等等,可小猫是怎么想通的呢?”
“小猫知道自己不能犯错。等候多年,她心里自然知道结果。”
“小猫是一个好人,你打算怎么写结局?”
“大概——小猫新的生活不错,经历了一些美好的回忆?”
“那小米呢?”
“小米也在坚持着自己的事情,他是一个固执的人。”
“那我来告诉你小米怎么样了。小米和小猫是最好的朋友,小米在南国也没有其他故事。但不断抛掉念念不忘的那些过去,对他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成长。他开始做自己曾经想做的事情,因为他发现,爱情真的不是生活的全部。”
“我们曾在黄昏里追逐夕阳,忘了背后萧瑟的影子,是这句话吧。”
“小猫和小米大概就是这样的。所以最后,小米知道了小猫曾一直等他吗?”
“应该——是知道了吧。”
“嗯,只是两个人错过了。一些错过了的事情,不如就遗忘吧,抓起新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好好活着。两个人当一辈子最好的朋友,运行各自不同的生活轨迹,听起来是不是也挺好的?”我偏着头看屏幕,觉得自己说的特别好。
对呀,故事就是这样的。
“小猫开始新的生活之后,把过去的等待当成了十分美丽的回忆。所以她想最后送给小米一句话。
“什么?”
“你的眼睛,是我永生不会再遇的海。”
“那小猫应该释怀了吧?”
“当然,他们两个都成了最好的朋友了。”
“挺好的。”
4
小倩讲完了这个故事,我也就合上了电脑。揉揉眼睛,向阳台看出去,绿化带里的梧桐是绿色的,远处的高楼是灰色的,而太阳落下去的天空,明净的没有一丝污痕,是深蓝色的。
漫无休止的等待后,的确就该有一个休止符。
纵然忧伤一码一码的静静铺开,以至于填满整个记忆——但故事总还是有它该有的逻辑,我们人在其中,便不能慌,也不能乱。
忍不住又回到书桌前,我打出几个字,又敲出一堆乱码。这是每次写故事之前,我固定养成的习惯。
我打开了聊天窗口:“你那个小猫的故事,开始写了吗?”
“不写了,我记在心里就好了。”
“为什么——多好的故事啊。”
“你不是也没有写么?”
“也对,那我现在去写好了。”
“别闹。”
酝酿了一会儿,我把之前随意打出的乱码删了。
“我喜欢写故事,小倩便是我的读者。
她其实是被读者。在我的强迫之下,她必须去看我写的乱七八糟的故事。
她永远是几句话:“挺好的”。
我在长沙,她在郑州。”
小倩沉默了半晌,久到我以为她早早去睡了。
终于她发过来几个字。
“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