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唐.王建《雨后初晴》
古人描写雨的诗句,不胜枚举,我偏爱这首唐代诗人王建的《雨后初晴》,每每念诵,都觉得诗情画意,又满是生活气息,很接地气,韵味又很美,细细品读,只觉唇齿留香,余香袅袅。我想这可能就是古诗词灵魂的魅力吧!
古老的村落,小雨淅淅沥沥,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显得村子更加寂静了。曲曲折折的石板路,尽头一座小石桥,安静的在雨中沉默着,而农家的姑嫂却依然忙着自己的农活,只有庭院中的栀子花在静静地吐露芳蕊,暗香浮动,在烟雨迷蒙中氤氲。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多少诗情画意尽在不言中。
想起我们小时候,也是相似的农家小院,每逢下雨,都能听到雨滴滴在瓦房上的声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那是我童年记忆里最美妙的乐章。雨滴滴在门前的屋檐下,砸出一个个小水坑,很快汇成一条小溪,顺着低洼处流出院子,继续一路向北,汇进田野边的沟洼里,小河里……这时候我喜欢坐在窗前静静的听雨或看书,心情平静,感觉很惬意。
大人们可能在屋里忙着自己的事,母亲在里屋纳着鞋底,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对儿女的爱就像那千层底,一层一层都缝在那双布鞋里。而调皮的弟弟,会更加期盼雨赶快停,这样就能和小伙伴一起出去玩了,不管是摸爬蚱,还是去小河边抓鱼虾,都是其乐无穷啊。记得有一次,大雨如注,村边的鱼塘水都涨满了,鱼儿顺着街道的水一起溜出来,在家门口都能捕鱼了。于是一家老小,全员出动,大街上,水沟里到处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雨后的乡村多是泥泞的小路,没走几步可能鞋子就沾满泥巴,让人叫苦不迭。如今在城市满是道路硬化的水泥柏油马路,即使雨天你也很少能见到那些泥泞的土路了,可是很多时候却觉得有点怀念乡村的土路了,不管是晴天的黄土还是雨天的泥泞,自带一股熟悉的乡土气息:晴天想脱下鞋子,光脚丫子在黄土厚厚的小路上趟一趟(据说能治脚气,不知是真是假?!),感受一下土地的柔软细腻。阴天下雨的时候,想再走一走那条泥泞的小道,任凭黄泥沾满鞋脚,感受一下大自然的亲腻。
后来读迟子建的《泥泞》,让我领悟更深,感受更确切。“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练,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这是更高一级的升华,是激情澎湃的诗情画意。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据说后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贾宝玉之口改为‘留得残荷听雨声’,而我个人更偏爱曹公改的这句,更有诗意和韵味。)古人对雨的喜爱,更是轻点慢酌的细腻。
我觉得不管是“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雨中的闲情逸致诗情画意,都是最美的。
听!夜深人静,窗外雨打芭蕉,想必明天肯定是一片翠绿盎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