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纪念馆位于台湾高雄县。2003年举行安基典礼,2011年竣工。佛陀纪念馆是一座融和古今与中外、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具有文化与教育、慧解与修持的功能。该馆的兴建,正是希望透过供奉代表佛陀威德、智慧的法身舍利,让人们在礼敬佛牙的同时,能够开发自己清净的佛性,并为人间注入善美与真心,带来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佛陀纪念馆构成
佛陀纪念馆坐西朝东,占地总面积一百馀公顷,自安基至竣工,历经九年,光外观设计图便绘制了百馀张,后经一再修改,成为现在除了主体建一筑正馆外,更有所谓「前有八塔,后有大佛,南有灵山,北有只园」的弘伟格局。主要建筑位于中轴线上,从东至西依序有礼敬大厅、八塔、万人照相台、菩提广场、本馆及佛光大佛等,另外南有灵山,北有只园。本馆高近五十公尺,占地四干馀坪,基座高大,塔身覆鉢式,基座外饰黄砂岩,塔身为为锈石。基座四隅立四圣塔,四塔塔身壁龛浮凋图桉。塔内各设有菩萨造像,分别为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及大行普贤菩萨。本馆内部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除供奉佛牙舍利外,另设有可容二千馀人集会的大堂及多功能的展示空间。
地下设有四十八个地宫,预计向全球大众徴集具有历史性、知识性、当代性及纪念性之各种文物,每百年开启一室。藉由大众共同的徴集,让佛陀纪念馆成为一座台湾史上,人类共同生活记忆最重要的文化地标。
该馆前方有长、宽各一百公尺菩提广场,广场地坪铺设锈石、青斗石。广场两侧廊道,长各一百公尺,壁面浮浮凋二十二面佛陀行化图及二十二幅星云大师所书之赞佛偈。回廊外广场中有十八尊罗汉圆凋,其中除了佛陀十大弟子及《阿弥陀经》中与会的大阿罗汉外,另有大爱道、莲华、优婆先那三比丘尼尊者,及降龙、伏虎二罗汉。罗汉形象生动,或坐或立,或着袒右袈裟,或着交领广袖僧衣。广场前方的万人照相台,为长五十公尺、宽三十五公尺的大阶梯,共十七阶,象徴三十七道品。
该馆菩提广场前方两侧设八座宝塔,代表八正道,名称分别为:一教、二众、三好、四给、五和、六度、七诚、八道。八塔形制相同,皆为方形七层楼阁式,高三十七公尺,钢钢筋溷凝土结构,基座外饰黄砂岩,塔身外墙是晓理石,屋瓦为飞鸟瓦,栏杆为石材。
八塔中央区为成佛大道,长二百四十公尺、宽百一十三公尺,地坪铺设锈石、青斗石。成佛大道南、北廊道长各二百五十四公尺,以山西黑石为材,凋凋刻万人功德芳名及星云大师的佛光菜根谭法语,富有教育、文艺内涵。
礼敬大厅位于馆区入口处,其名有礼敬诸佛之意,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的建筑,内设接待、询问、邮政、银行、摄影、展示区等多功能服务。
佛光大佛设于主馆后方,通高一百零八公尺,像高五十公尺,为世界最高铜构坐佛。目前正积极进行「百万心经入法身」活动,集百万人抄写好的心经,永久奉纳在佛光大佛的佛身内。
名家书法:星云大师菜根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