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物质时代下诞生了所谓的“快餐爱情”,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足了,取而代之的是精神世界的匮乏。时代在进步,生活在改善,可随之而来的,是精神的空虚。在爱情的道路上,似乎很多男人都会认为,唯有金钱物质才能换来女人的芳心,事实果真如此吗?
真正的爱情不是用金钱,物质衡量的,真正的爱情就像一颗石头,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毕竟,没有任何东西是完美无瑕的,只有互相努力,将爱情这颗石头打磨好,才能将它变成钻石。
(一)有一种爱情,叫做沈从文与张兆和,“我愿牵着你的手,陪着你从青丝一直走到白发”。
“与你从青丝到白发”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次数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在青山绿水间,我想牵起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树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这头是青丝,桥的那头是白发。(沈从文)
如初有话说:从青丝到白头,从牵手到白头,这便是一生。尽管我们知道他们的婚姻也曾随着历史的变迁被卷入各种各样的分别中,但是好在还是走过风雨,牵手度过了一生。面对各种分别和不理解,世上有几人能牵着一个人的手从青丝到白头呢?
(2)有一种爱情,叫做三毛与荷西,“陪伴才是最长久的告白”。
“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个有钱人。
三毛: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
荷西:。。。说来说去你还是要嫁有钱人。
三毛:也有例外的时候。
荷西:如果跟我呢?
三毛: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荷西思索了一下:你吃得多吗?
三毛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钟敲十二响的时候,荷西将我抱在手臂里,说:"快许十二个愿望。”心里重复着十二句同样的话:"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
如初有话说:这一生,你能否有幸,像三毛一样遇到一个愿意一生陪你疯狂的人。这一生,你又能否有幸,与那个愿意陪你疯狂的人相守到老。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美到心醉。
(三)有一种爱情叫做,钱钟书与杨绛,“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
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钱钟书)
钱钟书称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
钱钟书离世时,杨绛说:“我觉得我的心被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
可纵使如此,她依旧不能倒下,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但我不能逃,得留在人世,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钱钟书所留下的那些遗稿,便是支撑杨绛活下去的源头。
如初有话说:不管是战争,还是浩劫,他们二人从未放下过彼此的手。他们二人的伉俪之情,仍是今时今日许多人心中的模范。正如世人所说:这世上最好的爱情,莫过于你叫杨绛,我叫钱钟书。纵使时间流逝,岁月变迁,杨绛仍是那最贤惠的妻子,而钱钟书也依旧是那最深情的丈夫。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又是多少人羡慕的?
(四)有一种爱情叫做,周恩来与邓颖超,“我们是革命夫妻,不仅与你志同道合,更愿陪你同生共死”。
“与你志同道合,同生共死”
周恩来:“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邓颖超:“总理是大忙人,哪有时间来想我。”周恩来:“闲人怎么知道,忙人多想闲人。”(周恩来)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周恩来)
如初有话说:周总理与邓颖超的一生,从相识、相恋,到51年的婚姻生活,为了革命事业,始终聚少离多,但两人也都坚定地守护着最初的誓言,是夫妻,更是革命战友!
他们是一对革命夫妻,既是情深意重的伴侣,又是志同道合的同志,更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因此他们的爱情也更显得感天动地,万人仰慕。这种大爱,早已超出了夫妻之情,充塞于天地之间,永世不朽!
(五)有一种爱情叫做,冰心与吴文藻,“情到浓深处,棺木为侬开”。
“情到浓深处,棺木为侬开”
曾经有人问冰心:“人家都说张恨水取这个笔名跟您有关,恨水不成冰’,没追到您。是不是真的啊?”冰心手一挥:“哪有这么回事,我根本就不认识张恨水。”吴文藻赞美冰心是一位新思想旧道德兼备的完人,她的婚恋观,如宗教般神圣,“爱了一个人,即永久不改变”即为不朽的爱了”。
他们牵手一生,相濡以沫,她和吴文藻长达56年的爱情婚姻生活里有欣赏,有信任,有无限的爱恋与守望。吴文藻病逝时,冰心悲痛欲绝,愿“生同寝,死同穴”。
1999年,99岁的世纪老人冰心在北京逝世,死后她的骨灰和吴文藻合葬,应了冰心“死同穴”的遗愿,她终于如愿以偿地跟她的郎君吴文藻在一起,好一曲“情到浓深处,棺木为侬开”的佳话。
如初有话说:情到深处无由,爱到浓时不语; 无需多言,齐眉默契, 四目相对,眉也喜欢,神也飞彩; 珍惜一个人,是一种深深的疼惜,绵绵的眷恋; 当心与心,互爱生温,当情与情,互敬共暖, 那么,就是一场魂与魄的相牵。
(六)有一种爱情叫做,鲁迅与许广平,“ 不需要轰轰烈烈,平凡中也能彰显我对你的爱”。
滔滔不绝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鲁迅)
与许广平相识相恋时,鲁迅已经四十四岁了。四十四岁的鲁迅虽有名义上的妻子朱安,但一直过着一种苦行僧式的禁欲生活,他打算陪着朱安——这件“母亲的礼物”做一世牺牲。
也许是许广平对他的敬仰、理解乃至热爱打开了他尘封已久的心。这位文学巨匠的爱情来的稍稍晚了一些,许广平满足他对爱情的一切幻想,她有思想,是新时期女性的代表,热情又坚毅,活泼又大方,和保守木讷的朱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鲁迅逝世十年后,许广平写了一篇《十周年祭》,回首当年道:呜呼先生,十载恩情,毕生知遇,提携体贴,抚盲督注。有如慈母,或肖严父,师长丈夫,融而为一。呜呼先生,谁谓荼苦,或甘如饴,唯我寸心,先生庶知。
如初结语:
如今社会,是个各方面都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似乎已经忘记如何经营好爱情和婚姻,也许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没冲着婚姻的本质而去。
很多女孩子渴望房子,车子,票子,也许是顺应时代的大潮,她们“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其实不是不愿意,我想有可能她们也担心:你骑了一辆破自行车,告诉她,放心,有我在,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结果后来才发现,自己坐在这个破自行车上,也只有哭的份。
男人呢,要如花美眷、也要贤惠厨娘;想要外面彩旗飘飘,也想家里红旗不倒,大家要求都很多,能改进的却很少。我们忘了,婚姻的本质是更高段位的爱情修行。
两个相爱的人一起过日子,有迁就、妥协、退让,永不停歇的自我成长,以及愿得一人心的知足和珍惜。世间所有的爱情故事,去掉华丽语言和繁复描述,其实不过短短五个字,珍惜眼前人。
幸福的婚姻需要果断取舍,更需要智慧选择;幸福的婚姻除了两情相悦,更需要甘之如饴的奉献精神;幸福的婚姻要首先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相互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