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根据人加工信息时的参照标准,将人的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察言观色是场依存型人群的强项,因为相比场独立型喜欢根据自我认知做出判断,他们更倾向于参照外界,因而能够更加敏感、准确地注意到周围人的态度。
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场依存型人群在社会交往中可以更加的如鱼得水。
现实却并不一定如此,因为察言观色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会察言观色,只是被迫地察言观色,那就算这方面他再有天赋,也难以服务于他的社会生存与成长。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才能以我的需求为基准,定住神气,而不会被对方的“言”与“色”拖着走。
首先,保持心境平和,不张扬、不畏缩,不想要刻意地表现自己,也不惧怕表现自己。自己定下来了,才能去观察周围的环境与人。好比在一个游乐场里,坐过山车的人是无法注意到周围发生了什么的,只有安静地坐在一旁、气定神闲的人,才能将身旁的一切尽收眼底。
其次,控制住自己想要表达的欲望。并不是说,言多就必失,而是只有你少说、让别人多说,你才能在静处观察,获得对方的更多信息。
而且,听永远比说要难,因为人都有一定的表达欲。很多时候,表达只是为了占据人际关系中的制高点,能不能说服你不要紧,我先说了我才觉得爽快。但其实表达的作用,应当是促进双方的互相理解。交流双方互为主客,才能实现有效率的沟通。
最后,真诚是了解一个人、促进一段良好沟通的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