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的人用童年滋养一辈子,不幸的人将用一辈子去疗愈童年。
这句话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听说过了。
很生动,也很形象,而我也很认同。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童年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深刻。
对于“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在我 32岁的时候,得益于当时知识付费软件的兴起。
我有幸学习了武志红老师的一段心理学课程。
当时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我有急于想要摆脱的渴望,所以这段心灵疗愈之旅就开始了。
相对于我在那个软件上学习的其它课程,这个我更感兴趣,而且坚持得更好,也花费更短的时间学完。
我想结果会自动证明,你最喜欢什么?
就在学完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一定得再学一次,可至今我都没有再进行第二次的学习。
好像人就是这样,总喜欢追求新的东西,对于已经了解过的东西很难有动力再去理解第二遍。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有这样的问题,还是很多人都有。
就比如看了一本对自己很有启发的书,你也告诉自己有时间一定要再次精读,结果却是被下一本,再下一本给排挤掉了。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呢?
我没有认真去想过为何会促使这个问题的发生,也许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焦虑,促使你想要获取更多的有用的知识?
还是因为人性的喜新厌旧,读过的东西自动被列入自己已经拥有的,所以就不再对它感兴趣,不再被珍惜?
我不得而知,人们好像不善于去寻根究底,这真是一个糟糕的习惯。
就在我浅浅追究的这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有些观念应该是有问题的。
我们总是会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走,而从来不会去质疑其科学性,这种伪装的假努力不断地欺骗着自己,而自己却浑然不知。
想想,多么可怕。被蒙在鼓里的感觉一旦被揭穿就会很难受。
我们总是想要寻求更多新的知识来让自己显得不那么白痴,所以我们不断地阅读,学习,在自己的阅读体量上越堆越多。
瞧瞧,这人是多么的厉害!
这种感觉是真实的吗?
好像不是!
我并没有因为读了很多书籍,而让我成为学识渊博的人,也没有因此而对我的生活有多大的帮助。
OH,这种感觉真糟糕!我不敢相信,自己被这种假努力一直欺骗着,好像都醒不过来了。
看了这么多的书籍,我似乎只是知道了这本书的存在,或者作者讲了些什么。
但是这对我有什么帮助吗?
“好像没有“,我很不情愿的摇了摇头,沮丧的情绪铺满了我的全脸,然而我又不得不遵循自己的内心。
“这种怀疑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好吧“!我安慰着自己。
“当你开始对一件事情产生怀疑的时候,你要相信你离真相将越来越近。“这就是我安慰自己的理由。
“嗯,有道理“,我好像没有那么难过了。
来,继续寻根,看看我们会发现什么?
1. 为什么我会对武老师的心理学课印象那么深刻呢?
2. 你觉得这个课程对自己有用吗?用处有多大?
3. 为什么对于其它的课程或者书籍,你印象并没有那么深刻呢?是不是因为那些书籍或者课程不好。
4. 你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吗?你知道自己是被什么欺骗了吗?
好吧,不用着急,我们慢慢来解惑。
1. 因为那系列课程让我开始慢慢了解到自己以及家人的行为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很高兴,我没有继续被表象给迷惑。而且,它还疗愈着我内心深藏的伤痛,并让那份伤痛慢慢的释放,不至于越积越深。
它也让我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心理学对我们日常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所以我印象特别深刻。
2.有用,用处特别巨大。
它让我开始更深入的探求自己的内心,这让我内心更加的丰盈及圆满。
它让我开始理解自己以及家人这种行为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让我开始更懂得包容并谅解别人的伤害。
同时,我也在修复曾经原生家庭带给我的伤痛,让我不至于像刺猬般的那样再去伤人。
它给了我探寻生命奥秘的希望,它打开了我意识觉悟的大门。
3. 有些课程或者书籍我读了,也许是个人喜好的问题,也许是当下所面临的困惑问题,也许是因为它没有带给我心灵上强烈的共鸣,所以在当下它没有带给我很强的链接,所以印象不深刻。
就像很多爱阅读的人说的那样,读书也许你只对其中一句话印象深刻,它能够启迪你打开思想的大门,那就是有意义的。
我想我们阅读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找到可以帮助你打开思想大门的钥匙,哪本书中的钥匙越多,对你而言就是一本适合你的好书。
你就应该在这本书中反复阅读,直到被你利用殆尽。
所以读书并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以你在书中找到的钥匙的多少而取胜。
4. 是的,我认为自己是被欺骗了。
被我对所谓知识的认知给欺骗了。
被“努力读书,掌握更多的好知识“这种社会功利性的宣导给蒙蔽了。
我想我们对于知识的定义不要那么狭隘,知识不止是可以从书本中寻找,也可以在生活中去获得。
只不过书籍中的各式钥匙更多。阅读绝对会是一种好途径,只是我们得注意阅读的方法。
人这一生都是在探索生命的过程,我们需要的就是找到可以打开觉知大门的钥匙,利用各式各样的钥匙帮助我们探索生命的意义,这才是我们读书的真正目的。
所以,如果遇到对你心灵有很大启发的书籍,你完全可以选择多读几遍,我们的目的是寻找钥匙,而不是文字本身。
放弃掉被焦虑推着的急功近利的读书方法,也许你可以达到你的目的--就是找到更多的钥匙。
这并不是一篇逻辑严谨的文章,
因为在写的途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对于读书有更多的理解时,我停下了对于原生家庭影响的表述。
我们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对内而言,也许更多的是梳理自己的内心,同时也是疗愈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不一定总是要循规蹈矩,有感而发,于己而言有收获就是好的。
也许,我们可以试着在自己的伊甸园再为所欲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