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专门博眼球的排行榜,评了2022年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天安千树很“荣幸”地被黑上榜,而且排名第一。
上榜理由是:片面追求城市消费性的视觉奇观,但建筑师缺乏对中国文化常识的基本理解,导致整体设计意象难以与本土社会习俗和审美心理形成适配。
与天安千树一起做难兄难弟的,还有上海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被排在第七位。
一时间,各大自媒体纷纷转载,天安千树被说成“活死人墓、坟墩头插花”,各种唾沫星子满天飞……
千篇一律的盒子大楼,是符合大部分人审美,但是魅力在哪里?特色在哪里?
天安千树在苏州河畔,其设计师是大名鼎鼎的Thomas Heatherwick在伦敦泰晤士河和纽约哈德逊河旁都有网红建筑。
网红、网红,必然有不同于普通盒子大楼之处,对其审美也是见仁见智,一百个人的眼中有一百个哈姆莱特。
讨厌他的人则吐槽:“这是阴间设计,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审美,尤其晚上开灯的效果,简直了。”
众口难调是事实,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的才是好作品(注:事实上也不可能,之前还有人吐槽浦东三件套的)。
城市空间设计本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我们总要鼓励人大胆去尝试,只有这样,城市才能有创新、有活力,才能多元化发展。
审美是一个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升级变迁的过程。国人的审美尤其如此。
80年代,那一辈人对女明星的审美,是要潘虹、龚雪、刘晓庆这样的端庄大气,而现在,娱乐圈走的多是“瓜子脸、五官精致、俏皮卖萌”的少女风。
20世纪初,杀马特风格风靡中国大地,而现在谁再留“杀马特”会被人吐槽“脑残”“山寨”
再看建筑,以前我们的建筑多喜欢方方正正、雍容大气,而近年来,各种线条型、异形的建筑也逐渐受到年轻人追捧,成为网红,“建筑可阅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