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和儿子聊天,我说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培养出来一个好儿子,更令人开心的事情了。然后我就跟他举例,谁家的儿子怎么好怎么好。结果儿子很不开心地说:“我也很好呀!我都想每天给你洗脚呢,是你不让,又不是我不想洗!”
我看儿子撅着嘴,忙安慰他说:“妈妈一直都觉得你很好,我有时候不让你帮忙洗脚,是因为时间有点晚,害怕耽误你的睡眠。”
于是儿子为了证明他也一样好,晚上临睡前执意要为我洗脚。我不忍打消孩子的一片热情,自然是让他洗了。他一边给我洗脚,一边很开心的跟我聊天。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给奶奶剪脚趾甲的情形。奶奶是裹的小脚,七八十多岁的老人的指甲长得像盔甲一样,特别的硬实,基本每次剪脚趾甲都要先放在水里先泡一泡。我奶奶的几个子女都还算是孝顺,常常谁看到奶奶指甲长了,就会去帮奶奶剪一剪。
我从小耳濡目染,对奶奶也比较亲切,看到奶奶自己剪指甲,就会很自然的上去帮忙。奶奶看我帮她剪指甲,就会很开心的说:“我的小孙女长大喽,都能帮奶奶剪指甲了。”我自然也是很开心的,总能以帮到奶奶为荣。
后来慢慢长大,受了社会不良很多风气的影响,心地好像自然而然的冷漠起来,碰到一些事情,再也不像小的时候,可以自然的去付出。每次碰到稍微要受到一些损失的事情,总是要在心里来来回回想很多遍,总是害怕自己的被动吃亏会被别人当成傻子对待。
直到有了孩子,我才开始反思,当每次开始给孩子讲述这个世界的善良和美好时,为什么真实的自己反而活的斤斤计较呢?
在孩子的身上,我发现,你每让孩子为你付出一份,哪怕是到了一杯水呢,孩子都因为能用自己的能力来回馈父母,而产生特别的喜悦。你让孩子做的越多,并且在他完成后,毫不吝啬的赞扬他,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流淌的幸福感觉,超出了最好玩的玩具给孩子带来的喜悦。
有一段时间,我们关注流浪狗救助的公益事件,常常会跟随公益团体到流浪狗集中营去帮忙照顾流浪狗。在流浪狗集中营,要为狗狗们做饭、剪毛、打针、清理大便……有很多事情要做。那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动物的灵性有那么大,本来我以为狗这种动物只会跟熟人亲近,陌生人就会对你毫不留情的撕咬。没想到,第一次就被狗狗们的热情震惊了。它们好像知道这些去的人都是为它们服务的,所以看到我们这些第一次见的陌生人也都很热情,几百只狗全都摇着尾巴,没有一只是对你恶脸相像的。
不管你对着哪一只交流,它们都会友好的冲你摇着尾巴,有的还会翘起两只前爪求抱抱。在做流浪狗救助那阵,我觉得自己特别挺幸福。有那么多的小动物都那么欢迎你,那种被需要的感觉真的很好。
从那时候起,我才逐渐体会到能够“付出”是一种快乐。而这“付出”的前提取决于心中有“爱”。
在生活中,常常有人问,“到底是爱别人的幸福,还是被爱的幸福呢?”也常听到有些夫妻说:“他又不爱我,凭什么让我爱他?”
看《妻子的浪漫旅行时》,包文婧一次次毫不保留的对着镜头,向丈夫包贝尔表达自己的爱意。当时我看网上很多文章都在写,包文婧太不容易了!包文婧爱的太卑微了!我看了这些文章是有些困惑的,难道大家都吝啬于付出爱才是不卑微的活法吗?到底是付出的能收获更多幸福的感觉,还是得到能收获更多幸福的感觉呢?
释迦摩尼佛放弃了王子的身份,一心一意的去修行,悟道,教化众生。他是为了什么呢?
孔子门下有三千门徒,七十二贤人,这样的实力在当时的时代,可以轻轻松松称霸一方,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为什么孔子不那样做呢?只是以教化民众为己任。
范仲淹当上宰相后,有官员为了奉承宰相,就把苏州一所宅子送给了范仲淹,并且告诉他这处宅子的风水极好。范仲淹听了马上把那所宅子办了学堂,让苏州城的孩子都可以来沾沾好风水的运气。
这些古代的圣人们难道没有我们现在的人聪明吗?
净空法师讲经说:“施者要比受者有福。”曾经一直不太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怎么为别人付出的还要比得到的有福,这是什么道理?后来才明白在这个施的过程中,自己所得到的幸福喜悦确实是没办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现在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做事,在孩子两三岁有主动性要给大人帮忙的时候,常常心疼孩子,什么都不愿意让孩子去做。等把这个时间段错过去,孩子已经七八岁了,这时候你再想培养他做事情的能力,他已经不想做了。
当孩子丧失了做事的动力,什么事情都不愿意为家人去做的时候,并不是他不想做,而是没能力做了。
这也是大龄青年婚恋难的一个状况,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当把最佳恋爱的年龄错过去,再去谈恋爱,就有食不知味的感觉了。这种感觉不是说遇没遇到对的人,而是在每一个年龄阶段,人的身体和思想状态都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和需求。很多事情,很多感觉,错过了时间,就很难有办法再去追回了。
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最值得安慰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一直在心理上都和我非常亲密。虽然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迷途,但是经过我的努力,孩子很快便迷途知返了。
如果您也有幼小的孩子,一定尽早让孩子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也是让自己晚年幸福的关键。
请不要用“爱”的借口剥夺孩子做事的能力,对孩子最好的“爱”便是放开手,让孩子学会“爱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