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本《少有人走的路》最初是在豆瓣的排行榜上看到的,我并不把排行榜奉为选书的唯一标准,考察排行榜仅仅作为一个参考,一本书对自己有没有帮助才是我最终评价一本书好坏的标准。本来要在图书馆借的,奈何学校图书馆馆藏量实在少的可怜,相当多的书在图书馆是没有的。只好忍痛撒钱在当当买了一本。
那么看完什么感受呢?我刚看完时把它归类到社会科学类,因为我觉得这是一本心理学著作。后来,看着做的笔记,觉得改成实用型更好。这本书不仅仅是科普一些大众熟知的心理学常识,其实更应该作为一本成长心理准则。
我对作者是不太了解的,看完简介也只留下了“心理医生”这个印象。作者的背景当然不是重点,也不应该作为重点去了解,他的作品才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M.Scott Peck根据多年的心理医生的行医经验,对于心理疾病的根源、如何拥有正确的心态有很深的理解。我之所以看好这本书,就是因为作者通过研究自己接触的案例,经过思考,形成了自己对心理学的独特体系,说实话,我很崇拜这样的人。
-2-
按照我的理解,这本书的重点在前两个部分——自律和爱。
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应该说这句话串起了整部书。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数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断地被我们解决,解决了旧问题,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有些人在刚成年的时候,经常叹气说,活着真累。是的,人生苦难重重,这么说似乎很悲壮,但想想事实确实如此。每当你解决完一个问题,想着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这个时候往往会来个意外,让你措手不及。好在我们总能打起精神,进入新一轮的冲锋。让我们打起精神的关键就是“自律”。
说到自律,很多人会认为,自律不就是自觉吗?具体来讲,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共同的特性,而人能够在生物中很独特地存在,正是因为人能够自律,主动去承受痛苦,逐步解决问题,而且还能乐呵呵的。
怎样才能做到自律?作者提出了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和保持平衡。用通俗点的话来讲就是先苦后甜、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欺骗别人和看清形势。我认为,这些条条框框并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最后一个原则保持平衡有点绕弯子。保持平衡是说根据情况,该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比如生气,这种情绪是不好的,但有些时候我们的确需要这种情绪来发泄或者维护自己的权益。虽然生气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但是需要很好的把控能力,这就需要提高个人情商。
作者提倡面对问题时应先苦后甜,勇敢承担责任,尊重事情真相,同时也认为生活中应该快乐大于痛苦,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某些情况可以说谎。比如一位病人患了绝症,医生出于道德层面就需要看情况是否对患者隐瞒病情,因为患者如果得知自己时日不长,有可能心理崩溃,对病情更不利。
古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通过不断地回顾和反思,才能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怎么才能更好地改进。人们撒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回顾和反思过去的行为,害怕外界的质疑和挑战。当一个人受到别人的质疑时,往往变得非常警觉,进一步可能发展到愤怒。诚实可能会得到谅解,也有可能带来痛苦。人们说谎,就是为了逃避质疑带来的痛苦。只有真诚的反思,才能客观地看到自己的不足。
-3-
在书的第二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什么是爱,恋爱是不是爱。没看这本书之前,我觉得爱应该分门别类区别开来,恋爱也是爱的一种。而作者的观点与我恰恰相反。作者把所有的爱的本质归结于一种——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互相的,纯粹是潜意识里的意愿。当我们给予别人爱的时候,我们自己理应是快乐的。有时候听到别人说,为了某某付出了多少,自己过得很不开心,别人还不领情,这种算不得真正的爱。你在爱别人的时候,自己是痛苦的,爱是美好的东西,它会促进双方共同的美好体验。
其实,作者完全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恋爱的动机,我是不完全赞同的。作者认为恋爱是出于性需求和外界刺激,为了争取物种繁衍机会作出的反应。这种看法未免缺少了人情味,尽管人是动物,但也别忘了,人是高级动物。恋爱为真正的爱做了铺路石,爱情恰恰是最复杂的情感,因为爱情可以进一步发展为以亲情为根本的真正的爱。可以说,恋爱是个半成品。
-4-
人们都喜欢思想的舒适区,一旦形成了某种思想,人们就会固执的抱残守缺,不肯改变。这种行为的本质应该是懒惰,要想成长,就必须抛弃陈腐过时的思想。作者也提醒我们,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病态的,一个是健康的;一个走向生存,一个走向死亡。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足以代表整个人类。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都拥有向往神性的本能,都有达到完美境界的欲望,同时也都有懒惰的原罪。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试图把我们推回到人类进化的初期一一那里有我们的幼年,有母亲的子宫,还有荒凉的原始沼泽。
这个世界上除了正常人,还有一种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邪恶的存在。从盗窃到杀人,从战争到恐怖主义,为什么会有人变得这么邪恶呢?邪恶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一种力量?还是一种看不见的东西在操控?我很赞同作者提出的一个看法:邪恶是运用一切影响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与自我完善的行为。
-5-
对这本书给个综合评价吧,前面三个部分嵌合主题,列举了很多案例,使得道理能够更简单地理解,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第四部分,因为第四部分对于我个人而言没有一点帮助,也没有很好地嵌合整本书的主旨。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我给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