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从老子开始,提出:追求“虚”要达到极点,守住“静”要完全切实。
你追求“虚”没有到极点不行,达到“虚”证明你没有纤毫的污染,完全一片空白,这个“虚”才能够让“道”出现。
所以庄子继续说“为道极虚”。“道”只有在空虚的情况才能出现。还记得之前谈到“精神胜于道”,这两句话合起来看,一方面我的“心斋”使我从前面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到达我的心斋。
心斋是虚,看起来是什么都没有,身体、心没有作用了,这个时候因为虚反而让道在里面展现。我的精神从道里生出来了。这是一个双向的作用,一方面你把自己修养到什么都没有的地步反而让道在你的生命里显示他的力量。因为道无所不在;另一方面,你能够让精神的状态展现出来。
人的问题在这里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人的生命就是“身”跟“心”。我长什么样,有什么样的身体,你一看到我就知道我是谁,不会认错。心是我跟别人讲话,对别人表示我是善意的,这是我们的心。
如果身跟心都停下来的话剩下什么?剩下你的心经过心斋以后,把那个界限给去了,去掉以后你反而跟所有人打成一片,因为你从整体来看了,这叫做“灵”的作用。
所以我用三句话来说,在庄子这里说起来很适合,第一,身体互相排斥;第二,心智可以沟通;第三,灵性打成一片。
第一句话很好理解,比如你坐在这个椅子上,你坐了别人就不能坐,这叫身体互相排斥。用在生活中,比如一个主管的职位,一个总经理的职位,你当了别人就不能当了,这也叫身体互相排斥。这里假设有一笔钱,你赚了别人就不能赚了。
今天未完待续。
接到妈妈电话,大姑突然去世了,过年和灰哥看她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辛劳一生的她,还是放不下大姑父,陪他去了。
您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