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属于我国历史上的几个大动乱时代之一,期间因频繁的改朝换代,致使政治黑暗,社会紊乱。
然而,凡事都是有其两面性的。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从某种角度上看,也还是有些根由的,从文学的成就来讲,这个时期也确实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璀璨的时代。
这段时期的文学,无疑呈现出了既多彩多姿、而又波澜壮阔的景象。原因是这段时期里所盛产的文人多如夏夜的繁星,诸如,三曹、建安七子、陶、二谢、江、鲍、庾等等不胜枚举。
本文就来说说这个曾自夸说“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的狂人,二谢之一的谢灵运。
关于这个狂人谢灵运的生平事迹,史书《宋书》上记载的很少。因此,要想给这样一位大狂人写点东西似乎有点困难。
谓其狂主要在其言行怪异,思想感情又往往极其复杂矛盾,令人难以捉摸。诚然史料不多,但从其所留的诗文中还是可以攫取到一些的。
据史料记载,公元385年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嵊州市)。东晋名将谢玄之孙、秘书郎谢瑍之子,外婆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女儿。
可谓是一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的,这不,年仅十八岁时,就世袭为康乐公,因此世人称其为谢康乐。
天才在少年时都差不多吧,谢灵运也不例外,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文章之美,江左莫逮。被后人誉为中国山水诗派的鼻祖。
在那个讲究出身门第的年代,所谓红三代的出身再加上年少多才,不入仕那都难呀。从405年二十一岁开始,一直到东晋改朝换代的前一年419年,这期间的谢灵运官虽然没有做到很大,但也可谓是官运亨通(从一个从军参军,经过多次的腾挪,后至刘裕的黄门侍郎)。
一个人的所谓人生的好葡萄吃差不多了,那就要走下坡路了,谢灵运的下坡路是从公元420年,刘裕篡晋建宋开始的。
因谢家世代享晋皇恩,刘裕的篡晋,对于谢灵运来说那当然是从骨子里不愿意的,再加上刘裕的出身,在谢大才子看来那简直就是有些恶心了,自然是看不上眼啦。
因此谢刘之间的矛盾那是不可避免的了,在刘裕篡晋没多久,谢灵运爵位就由康乐公降为康乐县侯,这个结果放在谁身上都会有想法吧,矛盾不可避免的进一步加深了。
二年后,老皇帝刘裕去了,新皇帝登基,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权臣更迭,那些昔年和谢家有些不和谐的人掌权了。
这对于谢灵运来说那是没有什么好果子吃的了。不久就被贬官,外放地方,降任永嘉郡太守,这样的结果对于谢灵运来说,心里的酸楚可能只有同经历的人才会理解吧。
仕途上的不如意,心理长时间的郁闷,太守的职务只上任了一年,就因身体的原因,告病还乡去也。有其诗为证: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在423年的初春,背景是422年谢灵运被贬为永嘉太守。从谢灵运个人历史来看,是他仕途上的第一次打击。
这是他来永嘉任上的第一个冬天,长久卧病,一直到来年的初春才好,登楼观景,眼前的此物此景结合自己的当下处境,不免感慨,托物起兴,名篇佳作就此而出。
出任大守的无奈,诗人的心情是矛盾和复杂的,既遗憾自己不能像潜藏的虬龙那样安然退隐,又不可能像高飞的鸿雁那样声震四方,建功立业,如今只能在病中临窗远眺退而思归了。
今人多有说其不安分守己,最终作死,本人以为持这种观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没有他的出身,没有在那个时代,没有他的才华和人生经历,不在他的江湖,不了解他的内心,未免有些武断吧。
他最终人生的走向从这首诗中可以找到些许答案,他的内心是矛盾的,是孤独的。官场的失意和不满,最终导致了他处境的艰难和矛盾的人生。
此时刚改朝换代不久,政治上的权力斗争是非常激烈的。统治阶级在言行上的控制是非常规的,无形中导致仕途上的险恶无常。
因此,导致一些士大夫和文人们在政治上既想有进取之心以获取自保的能力,又想远离政治,隐逸而居。
但这两者,对于诗人来说都不能,世代为官,才华横溢,统治阶级招你为官,你如不干,这灭你的由头就有了,前朝的官你做的有滋有味的,今朝做官,你就不高兴了,你是怎么个意思,所以对于诗人来说,还真不能主动辞官。
诗人起笔就是以潜虬和飞鸿暗喻自己的志向,但现实是,他什么也做不到,只能深感惭傀。原本是要一展才华,却因自己耿直守正,最终招致别人陷害。
如今我身体有病,这是事实,这次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辞官归隐了吧,也就在此病大约半年之后,谢灵运终于如愿辞官,回到了他的家乡始宁。
也许是家乡的老宅多年没有维护,再加上祖辈留下的家财充裕,于是谢灵运就开始了对老宅的改造和扩建。
这次规模搞得有些夸张了,原本的仆从就不少,再加上爷爷和老爸的门生故吏,这阵势,好家伙有上百人,他开山挖湖,搞得是没完没了。
由于古时的建筑大都是木材为主,而且材料要上乘的,于是乎,只能翻山越岭,到那些最幽深最险峻的地方去才能伐到良材。
因为要经常上山下山,平常的鞋子很是不方便,于是这个谢大诗人发明了一种木质登山鞋,就是前后都装上可以摘取的鞋齿,上山时便去掉前面的鞋齿,下山时则去掉后面的鞋齿,这样上下山就方便多啦,人称谢公屐(李白也是这鞋的粉丝《梦游天姥吟留别》:“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这伐木的队伍是浩浩荡荡,有一次从始宁南面山峰砍树,一直砍到临海了。搞的时任临海太守王琇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造反的山民杀来了。
后来盘问了几个伐木工才知道,原来是谢灵运伐木团的。这时我们这位谢大诗人的狂傲之气就来了,马上给王琇赠诗一首调侃,其中两句是“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
俗语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这谢大诗人的窝边草可没有少吃,于是一来二去的就惊动了时任会稽太守的孟顗。
原本两人应该可以关系不一般的,原因是这个孟太守信佛,刚巧的是谢灵运也是一个礼佛的高手,按理有共同语言可以进一步发展关系。
可这位谢大诗人从骨子里瞧不起他,可能是看不惯刘宋的官员吧。竟对这位孟太守戏曰:“成仙得道是有灵气的文人,你升天一定在我灵运之前,成佛一定在我灵运之后。”这话又会有哪一个爱听呢,于是梁子就接下了。
没过几年,又有新皇帝登基(原宋少帝422-424因游戏无度,不务政业。后被废黜为营阳王,再不久后被杀死)因爱才,就把在家赋闲了几年的谢灵运再次征召回朝,但只是授予一些舞文弄墨的闲职。
谢灵运自然感到失意,常有心怀不平之感了,于是故技重演,称病时常不上朝了,称病期间的行为也没有收敛,经常肆意遨游。
这下和他原本不和的一些大臣们就不高兴了,但这个新皇帝喜欢诗文,爱屋及乌呀,也就没有给谢灵运什么处罚,反而是给予病假归隐。
也许是这个谢大诗人的狂傲病又犯了,在归隐之后,不但没有在家养假病,装装样子,给皇帝个面子,反而是经常游宴,最终被免职了。
看到此处,似乎这谢大诗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二货呀。实际本质的原因还是从《登池上楼》这首诗中可以找到的,他不是不愿为刘宋朝为官的人,而是要受到重用,如果不能重用,那就归隐,又不能主动辞官,于是就用这种极端的手段让统治阶级辞掉我好了。
辞官这几年可没闲着,不是遨游就是置办自己的田产,从人性谋略的角度讲,这也是他智慧的一面了,我只爱山水和财产,不爱高官厚禄和刀兵,我没有反对你朝廷的野心呀,事实的结果也正如他所料。
431年,谢灵运为了扩大自己的田产,发动家奴决湖造田。这件事被前几年就接了梁子的,现在还是会稽太守的孟顗诬告说他要谋反,于是谢灵运上书阐明原由,宋文帝是知道谢灵运的,对此事的处理结果是,对此事不予追究,进而还任其为临川内史。
也许还是因官职太低,未达心中理想,再次的懒政,遨游山水去也。这次玩大发了,出事了,原因是对手变了。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虽然皇帝还是那个喜爱他的宋文帝,但因长期患病,此时实际掌权的却是他的弟弟,时任司徒的彭城王,扬州刺史刘义康。
史载刘义康“性好吏职,锐意文案,纠剔是非,莫不精尽”,“专总朝政,事决自己,生杀大权,以录命断之”。
结合以往的所作所为,没有多少文学细胞的刘义康(此人最终因欲望膨胀篡位未成而被废,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书)是不会容忍的。于是就按排了时任扬州从事的郑望生直接到临川去捉拿谢灵运。
这事对于谢灵运来说,无罪被抓,自然是愤怒啦。由于在政治上长期受压抑,原本对刘宋的朝廷就已经产生了怨恨情绪,至此竟意气用事,不仅没有束手就擒反而将郑望生给抓了起来,同时发动家兵自卫反抗官兵。
临川被收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从这首诗的文字来看,无疑是一首反诗了,不能说是虚假之辞,结合当时背景,应是发自内心的愤激之语。
但把此诗放到近十几年的生涯来看,诗文虽是慷慨激昂,但却也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壮感慨。
谢灵运的这首诗作和当时的行为,放在一般的皇帝面前,那都是死罪,但这次还是因皇帝是他的忠实粉丝,最终没有判他死罪,而是给其有一线生机的机会,流放广州。
当时的广州如果不是当地的居民是很难适应那里生活的,一般流放到哪里的官员大都会因适应不了哪里的生存环境而去的多,回的少。
这一点谢灵运是知道的,所以在判其流放,到达广州后,感到了生命的结束,理想的落空,出于对生的本能,暗中密使自己的弟弟求救。
但最终营救没有成功,于433年,无奈又失望的文帝以“叛逆”罪判处谢灵运弃市极刑,时年四十九岁。
临终诗
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
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
凄凄凌霜叶,网网冲风菌。
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愍。
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
恨我君子志,不获巖上泯。
纵观谢灵运的一生是悲壮的,但似乎又是他的咎由自取。可评价一个人如果抛开他所在的历史背景那是不公平的。
六朝时期,最看重的是门第,士族门阀出身的谢灵运,才华横溢,生命中的狂傲不羁是有资本的。
但却碰到了改朝换代的大动荡时期,作为前朝重臣之后,声望又高,仕途上处处呈现着矛盾与不妥协,终至触雷而死。
谢灵运
轩辕
诗文才一斗,
仕宦语不羁。
世谓多狂傲,
潜鸿几个知。
本文写作者:轩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