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去培养一个新人。对于一个刚工作的小孩,在我看来,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画面,需要我们去规划。 在这方面,个人也认为责任重大,毕竟的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而且小孩也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希望我能够给予比较好的帮助。在这里分享两个产品方面的问题,以及我的方法,供大家讨论。
这两天带了一个刚毕业的小孩。可能自己之前带人经验也不多。先说一下最近感觉小孩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流程的概念,也没有流程化
二:做产品没有模块化思维。
三:局限于产品表面,交互设计。
其实有人可能看了这三个问题,感觉是一个问题,本质上是没有产品思维嘛。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在我和他不断的探讨中,我认为这三个方向是不同的概念。当然了,我也在反思,自己当初是怎么考虑这些问题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来说,其实他们存在的问题是,当我抛给他一个问题时,他没办法拆解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存在的毛病是,实践不足。因为可能解决的问题不太多,我给他的解决方案是,写PRD,画流程图。一遍一遍的去修改当前产品的主干流程图。
第二个问题,其实我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因为模块可能根据业务的变化以及资源的调整,在不断微调。而我本身把握整个产品节奏的时候,会根据当前的资源以及产品发展规划,讲产品分成几个模块,同时对于模块中的切割和配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连接和打乱。以防以后进一步分化。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在任务布置上,更可能多是模块化,
第三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还是思考的深度不够,这个不够的程度在于没有把握当前功能的整体脉络。对于一个功能来说,他可能存在的是数据来源,展示用户看,以及相应的操作对应的功能。可能对应到数据库上,就是增删改查四个操作。所以我给他提出,每个功能,都先考虑增删改查这四种情况,看一下哪个功能是存在的,也是合乎逻辑的,哪些功能是不存在,也不合乎逻辑的。然后再进行进一步设计。设计完成后,在来讨论。
其实总结上面我给出的方法,我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问题:知和行。对于初级产品助理来说,我认为当前的工作是对于未来的积累。所以知和行很重要。所谓知,是对于产品的认知。这个阶段,我希望他能够把所有的竞品,相关性产品都看一遍。在不断学习别人的东西,看看别人所思,所想。去理解别人的产品。同时,也可以看一些产品方面的书籍,能够把书籍上的产品管观念与自己所研究的产品相对应,这也是一种实践模式。
而所谓行,就是画圆形,画流程,写PRD,讲需求。这个可能是基本工作,但是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我希望助理能够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是需要不断的去锻炼,去加深的。因此,我也在这方面给予助理足够多的压力吧。
最后在讨论一个问题,今天跟我的助理讨论的,在当前阶段,看好多书有没有意义?
首先,多读书肯定是有意义的。但是我认为当前应该看一些实践类,解决问题的书。比如以前我看过一本叫作《YES!产品经理》,一种以小说的口吻写的产品经理书籍,在初级阶段,我认为看这类书帮助最大。因为你当前学习的可以用到。但是对于一些比如《启示录》《乌合之众》这类书,可能我在初期也看了,但是当时懵懂未知,只有这几年自己遇到了问题,再回过头的情况下,才觉得他们的一些方法论,一些普遍心理规律是有所帮助的。因此,我给初级产品助理的建议是:先读实践类的书,多读,多做。对于方法论和思考论,可以去理解,去讨论,起提问。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有选择或者有思考的实践。不要生搬硬套,很有可能学瘸了。
大概先写到这儿吧,最近正在组建团队,这类问题还是挺麻烦的。不断实践和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