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毕业,小陈就进入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负责APP的开发工作。
今天是他和女朋友一周年的纪念日,但他并没有和小女友度过一个甜蜜的晚上,因为他下班的时候,女朋友已经进入梦乡了。
难道这样的生活,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众所周知,互联网公司都有加班文化,加班不是额外的付出,而且几乎是正常的文化和制度。
有一个著名的段子。某知名互联网公司高薪聘请了一位日本专家,专家上任第一天就自我介绍道,我是个工作狂,经常加班,请大家尽量配合我的工作。说完深深鞠了一躬,三个月后,日本专家辞职了,辞职时说了一句,你们这样加班是不公平的。
许多人选择互联网行业,莫不是都因为其有丰富的薪资待遇,即使辛苦也就是那么几年而已,谁不知入行之后才发现,现实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恐怖。
面试的时候,HR会更你说,我们的工作时间属于“弹性时间”,有时会加一下班,但不会太长,加班后还可以晚点上班,不过具体作息表需要由各部门视情况而定。就是这么一个“弹性时间”,多少人只听懂了前半部分,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后半句并没有听进去。
许多公司的绩效考核,职级评定都是表面上是根据其在工作上的业绩表现来评分,但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那可不一定。还有一条隐藏的条款没有加进去——加班时长
某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朋友透露,在转正的述职过程中,询问领导是否需要每天加班到深夜,能否准时上下班。领导给出的答复是,如果下班没什么事,尽量还是留一下吧,这个会影响到以后的升职加薪。朋友听后,再深入咨询了一下,加班有没有加班补贴的呢?领导却微笑答道,这是自愿加班,简单地说,这是正常的工作时间,不是加班。
为什么要天天加班,难道是工作内容真有那么多,需要每天花费十几个小时来完成?其实并不是,加班已经逐渐变成一种常态,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
有一个段子,两位职员同时争夺一个升职业务经理的名额。A是清华硕士毕业生,业务能力超强,每天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六点半准时下班。B是普通本科毕业生,业务能力一般,每天需要工作到11点才能勉强完成今日的工作任务。在职位人员名单公布的那一天,结果谁都猜不到,竟然是B当上了业务经理,A只能继续留在基层当普通职员。领导给A的答复是,工作不饱和,对公司认同感不足。
有句俗话说得好,公司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不知道大家对“加班”这一现象有什么想法呢?
其实,无谓的延长工作时间,只是在浪费员工的生命。
国家劳动法早已明文规定每日的工作时长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实际上能做到这些的,又有几家企业呢?
互联网的狼性文化,“996”的工作时间已经是过去式,“9116”的时间表已渐渐地取代其地位。
人毕竟不是机器,长时间的消耗脑力和体力,总有一天是会透支的,每一年总会有好几篇报道说某某某企业的高管猝死在路上。这样的悲剧我觉得每个人都不希望看到。
年轻是我们的最大资本,但资本总是会被消耗殆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