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做一个感知者》
当感知主义理论改变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感知主义者成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选择。从唯物主义者到唯心主义者再到感知主义者,人不仅经历三观的改变,还经历了存在立场、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变迁,感知主义以全新的思想方式,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彻底的洗礼与改变,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变革,人再也不是过去的人。
做一个感知者与做一个生存者截然不同,生存者在以生存为目的和前提下,自我为中心,生命为焦点,生活是以个人利益为半径划了一个圆,这个圆的范围就是个人的实际行为空间。感知者在以感知为目的和前提下,以感知为中心,事物的存在形态为焦点,生活是以感知为半径划了一个圆,在人的感知范围内就是个人的实际存在空间。两相比较,不难看出:生存者只有孤立而狭小的生活空间,生存利益的选择使人丧失了绝大部分世界;感知者放弃了生命观念,却获得了广阔的感知世界,感知利益的实现则是全人类和所有事物整体存在的最佳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存者拥有自我,感知者拥有整个世界。
感知者其实就是存在的觉悟者,从感知看世界,既具有事物存在的客观实在性,又具有人精神感知的主观能动性。感知角度离开了原有的客观,又离开了人的主观,是人从未有过的综合性认知角度。作为感知者,人不但能认识和把握好与人互动的事物,还能恰当的理性的把握好人自己的感知反映和所作所为。一个感知者,非常注重存在的各种关系,也非常注重自己的存在地位,感知者就是理性的和理想的存在者。
感知者不但知悉事物的存在原理,更懂得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智慧对于生存者是利用事物的能力,而智慧对于感知者是与事物良好相处的品质,感知者并不从事物的发生发展中单独抽取人的生存意义,而是从各个事物的互动中体验存在的和谐、美好与愉悦。这是人与存在的全新关系,人的存在不再仅仅是身体的所在,而是所感知事物的全部所在,所有事物的良好存在和人融为一体,在感知所及之处,都是人取得愉悦之所,事物存在的各个方面都被人所感知,这感知所在之处才是人真正的存在之地。人绝不再局限于一寓,自私自利显得非常可笑,天下感知汇于我心,人岂会在乎于蝇头小利和个人得失?
豁然开朗的感知者从存在理念上超越了生命局限、超越了时间空间、也超越了精神自我,感知者不再固其所有,却处处皆有;感知者不仅自己是我,人人皆是我,我皆是人人,旧有的生命界限不复存在,感知无界限,人心无界限,愉悦无界限。感知者的开放状态是本质的,是与存在共在的本质体现。感知者关注每一个人感知到什么,而不在意他是什么人,具有什么身份。感知者认为世界本质的存在是感知,不是物质,更不是任何人为的概念。
从生存者到感知者是人的一个还原过程,人放弃了生存理念以后,才真正获得了感知的自由,生命存在中那些异化的目的,那些因竞争产生的各种观念土崩瓦解之后,人纯净地回归于感知体,这是人从未有过的身份,而从感知体出发进行的生活体验是广阔的、全面的、纯粹的和深刻的,人并不企求获取最大限度的感知而追求最大程度的愉悦,感知愉悦的资源就是丰富多彩又和谐稳定的事物和美好幸福又亲密无间的他人,人绝不再予取予夺地争取一己的快乐,而是作为整体存在的一部分,生活在幸福愉悦之中。
这绝不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美好想象,也不是需要人努力修持达到的仙人境界,更不是要求人高度自觉和自我约束达成的效果。感知者实际上就是另一种人类,他与我们没有任何生理上的不同,但却拥有全然不同的存在理念,就如同计算机安装了另外一种软件系统,运行的是不一样的程序,得出的当然是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结果。因此,在生存系统中发生的种种问题,不会在感知系统的运行中出现,人的遭遇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新的生活形态是不可思议和难以想象的,这就是人类存在的高级状态和终极状态。
做一个感知者不是人的理想,人的理想是成为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的神,而感知者不是神是人,是最根本的最纯粹的普通人,与现实的人和神话中的人都不同,感知者从不强调个人与自我,但不乏鲜明的个性特征,人与人的个性差异是感知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感知者从个性角度看世界,与社会性的感知共同体的利益不相矛盾,相反,这正是共同感知的新鲜内容和推动感知运动无穷无尽的力量,是感知生活得以愉悦进行的可靠保证。
人做一个生存者是不自觉的,人做一个感知者则是觉悟后的行为,不自觉的生存者是盲目的和被动的,而自觉的感知者是明白的和主动的,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就是感知者,当生存者的生活是一团烂泥的时候,谁不想做一个超脱于生命的感知者?到时候不是你想不想和愿不愿,你不得不成为一个感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