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已经证明,并可以持续预见,当下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实体书店很难达到一般的投入产出水平,不是能赚钱尤其是赚大钱的行当。任何见仁见智的发展想象,都很难推动网络时代实体书店的真正复苏。多业态融合可能是提高客流的有效有段,但并不能因此形成图书本身的竞争力,倒是有舍本逐末,把书店开成百货店、成为“四不像”的可能。书店之所以为书店,落脚点总归在书上,否则,就在千姿百态的业态中失去了区分和本色,也就完全可以易名为其它什么店了。就新华书店而言,没有区别于其它实体书店的全系统性的个性特征,最终可能是“飞入梅花全不见”。
新华书店有党亲手创建的政治优势,有全国一盘棋的系统优势,有近百年底蕴的历史优势,有全国人民大众情节铬印的文化优势,这些优势可谓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如何充分运用好这些独家资源,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渠道优势、文化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营优势、发展优势,是新华书店人迫切需要思索的问题。
窃以为,当前新华书店总店不管总,各省自立门户、各自为政的系统性问题,是新华书店发展体制方面的致命伤,不变革,极可能最终导致新华书店品牌的土崩瓦解。
从全国范围普通民众的认识和情感角度看,四川文轩不是硬通货,皖新传媒也不是,凤凰传媒也不是,长江传媒也不是,全国无新华书店之名有新华书店之实的各省发行集团都不是,“新华书店”四个字才是!
转型也好,创新也罢,都需要过程。船老难经风浪,船小才好掉头。体制机制问题,机构人员问题,条块分割问题,其它等等问题,都不是说说就行的问题,很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传统的新华书店的“拆旧建新”,比新兴的民营实体书店、网上书店的开业,麻烦何止千倍万倍?怕就怕在,未及重建,便已飘摇!
出路在哪里?除了新华书店本身要下大决心大气力适应时代外,我想,党和政府也可以本着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强化政治政策发行阵地建设的宗旨原则,从保护百年红色品牌、巩固国家发行职能和渠道出发,旗帜鲜明鼓励并支持新华书店发展,而不是羞答答地说什么实体书店,强化推动新华书店发展的顶层设计,全国一盘棋管控,把新华书店打造成以承担国家发行职能为主、以彰显社会效益为主、依靠国家政策支撑的国有政策性书店。唯其如此,作为我党自己最早创建、曾经发挥无可替代作用、现在依然可以发挥无可替代作用的新华书店,才可能真正不从自由市场和网络时代淡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