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平凡的世界》,为我们平凡的人找到了不平凡的归处。
我是在二十年前第一次读这部著作的。那时,我已经在学校工作了,却在放暑假的时候,和同村一位也做老师的玩伴,在310国道上干活,空闲和中午休息的时候,就交换读借来的这本书。我在310国道打了18天工,也读完了平凡的世界的三本书,赚了144块钱。
那是什么样的场景,就如同我的同伴说的一样,我们两人就是在再现平凡世界里面的故事。那个时候,310国道开始重修,在我们老家那一段,村里的一位能人包了一段路基,因为放假,我们就在那里打零工。所谓打零工就是我们从路基下抱石头给大工,他负责把石头安放上去,拿的工资比他们要少很多,但是干的活并不比他们少。但是抱石头要得是力气,而如何安放那是需要眼力和技术的,每当我们累的要坚持不下来的时候,我们都会彼此鼓励,你看孙少平,在做揽工汉的时候,比我们要苦多了,至少我们还能吃的饱,尤其每天中午回家去,母亲都会很心疼的给我们做好吃的面条,里面还会多加一个鸡蛋。
暑假的天气,真的很是燥热,尤其下午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的时候,我们在公路上,和同村的那些中年男人一样,在干着同样的活,但是最最不一样的是,他们只是干活,为的是一天换来的收入,我们也在干活,也在希望换来收入,而在内心,却深感自己伟大,因为克服了炎热,克服了疼痛,克服了挫折,也克服了别人的讥笑嘲讽,更有一点,是别人都没法感受到的,我们所有能坚持下来的毅力,不唯一是对钱的渴望,而是都来自于这一本书的力量。
那时我们还都没有结婚,也没有女朋友,尤其当我们读到孙少平用他揽工汉的双臂,拥抱田晓霞时,那些激动的让人嫉妒的场面,时不时也会闪现在我们的脑海。
“对于生活的理想,应该像宗教徒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遥远的撒哈拉大沙漠里,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步一跪的教徒们,眼睛里闪烁着超凡脱俗的光芒,艰难地爬行着走向圣地麦加…… --《平凡的世界》
那个时候,我单纯的对一本书的评判,就是如果它能赋予我们力量,赋予我们克服困难,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的力量,那就是一本很好的很值得的书。这本书出版三十多年了,我初次读他也是二十多年了,但是对于往事的回味和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弥久常新。文章所展现的社会场景,对于比我们年长一点人都不愿回忆,比我们年轻的人,其实没有印象,但是那个年代那些平凡人们的形象,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态度,个性的自尊与自强,人生的奋斗与拼搏,经历的挫折、痛苦与欢乐,并不比现在人多多少,因为任何时代都不缺乏艰难困苦,任何时代都不缺乏奋斗精神。但是那些单纯而善良的感情,那些纷繁而又简洁的苦难,每一段故事的转身,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灵魂得以净化和安放。
文章里面那些优美的场景和文字,就如同雨后嫩草叶面的露珠,我深怕走动会把她们吹落,所以每每拿起书来时,细细地阅读,放下书时,默默地回味。“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水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多么美好的场景,多么清净的世界,我没有走出去很远,却能看到远方;我没有惧怕未来,却在美美的希望,这和三十年后我们河南女教师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不得不佩服路遥的远见卓识,他的80年代的孙少平似乎就是三十年后河南女教师的化身,而他小说里面给予的奋斗价值观,和总书记报告里面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同出一辙,这一本书历经岁月的涤荡,却愈来愈彰显他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平凡的世界》里所执念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这是我最景仰的,也是亘古不变需要坚守的。从那一刻起,我再也不忌讳我农村人的身份,也慢慢克服了虚伪和自卑,每每当我生活和工作出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段往事,每一步艰难,每一滴汗水,都充满宗教般的信仰,每一次滑破手臂的伤痕,每一天汗水湿透的衣服,都觉得是人生之路上的勋章,每一天晚上看着这本书的情节,然后枕着书回味入眠,每每睡梦中都是满满的幸福。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谁说不是呢?
二十多年前的我,初为人师,在老家农村的学校辛苦地工作,那些艰难是现在孩子们根本无法想象的,然而我们都没有因为内心的不平衡而放弃。有时候坚守其实也是一种奋斗,甘于平凡,甘于清苦,在一个地方坚守去做同样的事,也是一种伟大,因为有我们的平凡作为基石,一定会成就一些不平凡的人和事。
回想起来,我们都是《平凡的世界》里面的人啊。“在我们短促而又漫长的一生中,我们在苦苦地寻找人生的幸福,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我们为此而耗尽宝贵的青春年华,皱纹也悄悄地爬上了眼角的时候,我们或许才能稍稍懂得生活实际上意味着什么。”路遥是清醒的,也是冷静的,他在自述里面写道,“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他把自己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捆绑在了一起,也把当下的人和他的思想捆绑在一起,他希望人们努力奋斗,也希望人们冷静思考,他希望人们不安于现状,而又不蛮干盲从,他把对社会,对人生的美好期许和向往全部做了交代而不留后路,这是一种奉献也是最大爱情怀。
迎春花一定会开放,无论在哪一个地方,这是坚定的人生理念。孙少平出乎人们的预料,也有点心碎的遗憾,却又最美好的结局就是回到了煤矿。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浪漫,但最持久的依然是朴素而平淡的生活。田润叶也理解了幸福的意义,其实美好的人生并不会有太多惋惜,要懂得理解生命的真谛和转身的意义,人的一生的确不会全是坦途,但是奋斗的人生一定会充满希望。
我们崇敬路遥,崇敬他的《平凡的世界》,更崇敬他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