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刚出生,甚至还很小的时候,吃饭是一件很容易,甚至还是很愉快的事情,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吃饭却成了一件难题。具体说来,大概是在孩子两岁左右,有了比较强烈的自主意识之后,有了明确的“想吃”、“不想吃”、“现在不吃”、“这个东西我不吃”的意识时,大人却表面上出于“爱”,实际上出于“控制”(即:你不要打乱我的计划,不要给我添麻烦),不给宝宝自己安排的权利。
为了让孩子们好好吃饭,家长们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1.夸奖孩子:孩子每吃一口就夸孩子真乖,真厉害。2.修改菜单:把食物做成各种可爱的卡通形象。3.奖励孩子:宝宝,你要是今天乖乖的把饭吃完,一会儿就奖励你吃点零食。4.恐吓孩子:今天中午不把饭吃完,下午就不要出去玩。5.和宝宝玩游戏:今天我们来比赛谁先把饭吃完,谁的碗吃得最干净。6.7.8.…最后各种方法用尽了,发现取得短期战役胜利还是有可能的,同样的方法,再用第二次已经不管用。最后搞得一家人精疲力尽,吃饭成了家里人最不开心的一件事。
一般来说,宝宝不吃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宝宝生病了,这个时候很好判断,宝宝一般会有发烧、咳嗽、咳痰的症状;又或者,宝宝有腹泻或者呕吐的症状。遇上这种情况,家长们一般不用担心,宝宝病好了就会乖乖吃饭。2.家里面零食太多,小朋友是没有自制力的,见着好吃的就会不停吃,零食比饭好吃,谁还吃饭呀,零食吃饱了,哪儿还有肚子装饭呀。这个情况也好解决,就是少给孩子吃零食。3.宝宝正在专心的玩耍,这个时候你叫宝宝吃饭一般是叫不动的。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立规矩,时间一到,立刻结束宝宝当前游戏,吃饭。我个人比较推崇随机应变,如果到十一点半左右,该吃饭的时候了,宝宝刚开始玩,或者刚结束一个活动,我会立马让孩子先吃饭。如果孩子正玩到兴致勃勃地时候,我一般不会打扰孩子,因为我个人觉得,比起吃饭,专心玩耍更重要(孩子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对于以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注意力、兴趣爱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会让孩子至少玩半小时以上,如果下午一点还没有停的意思,再强行要求孩子陪我吃饭。
4.吃饭成为了一种压力。这个问题最难解决,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而且长期以往,孩子会有情绪反应,最后不管饿不饿,都会有心理排斥。很多家长因为怕孩子饿,于是会给孩子夹各种好吃的,结果了?我来打个比方,有一天,你去你亲戚家做客,亲戚热情好客,为你准备了一桌子好吃的,并不停的往你碗里面夹,这个时候的你是什么感受?是不是看着一桌子好菜,想拒绝又怕伤害了对方,不拒绝又觉得明明已经吃饱了,再吃会撑着,明明不喜欢吃这个菜,不吃好像辜负了对方,一次两次还无所谓,每天都这样,最后你是不是会被热情好客的亲戚吓着,干脆不去做客了。家长给孩子夹菜,孩子就是这样一桌体验。一般来说,除非孩子指明他希望我帮忙夹一下什么菜,否则我坚决不给孩子饭里面夹菜。
都说夸奖是个让孩子好好吃饭的方法,我们再来打一个比方。想象一下以下场景:每一顿你吃饭的时候,你最亲密伴侣都会在你边上说:亲爱的,今天你把你最不喜欢吃的苦瓜都吃了,你真棒……亲爱的,今天你比昨天多吃了一些饭,你比你的朋友都厉害……长期以往,你是什么感觉?是不是特别烦,恨不得不吃这一顿饭了。
再或者是恐吓,在你在吃饭的时候,总是有一个人不停的再你耳边说,不好好吃饭,今天就别想出门;再不好好吃饭,我就要打你屁股
想象一下上面三种场景,是不是觉得吃饭是一种特别差的体验,如果我是孩子,我也宁可不吃。
那么比较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了?让吃饭成为一件自然的事,不批评,不表扬。家长可以询问孩子喜欢吃什么,做好饭菜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我给孩子的时间是半小时)没有来,那就等下一餐,中途如果实在饿,那就少吃一点水果,让他饿着。同时每一餐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不吃或者吃多少,孩子自己有饱饿感,一两顿饭少吃了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应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吃自然会饿(没有零食的前提),饿了下一餐自然会好好吃的。
问题说起来都是挺简单的,但你要是真的执行起来的时候却发现总是特别困难,因为你家还有孩子他爸、他爷爷奶奶、他外公外婆,你做到了,他们七嘴八舌的又在重复上面的故事。所以搞定小崽子不吃饭的问题,关键还是先搞定一家人,齐心协力,才能解决孩子不吃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