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多干净,字有多干净——著名书法家刘宏伟的正书心得
文│李东升
著名书法家刘宏伟以书写佛典书法著称。
心有多干净,字有多干净,是他的名言。
他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没有文化的书法,称不上书法。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
书法的传承,书法的审美。
书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书法的内在标准。
无不与中国的传统文化骨肉相连。
刘宏伟说喜欢写一些经典句段。
特别是儒、释、道的句子。
这些经过历史淘洗的字句,常常给他以新的启悟与鞭策。
比如自然之美。
以自然之“无心”,体现“大心”。
他说从前,有一个师傅。
爱徒学有所成,要离开他了。
想要传授徒弟些什么。
他让徒弟打扫庭院。
明天就要离开师傅了,却要自己打扫院落。
徒弟不明所以,但还是很认真地打扫。
其时,正值深季。有风吹过。落叶飘飘洒洒。
徒弟一遍又一遍地打扫。
地面已经很干净了,但是总有秋叶飘零。
风终于停了。清理完落叶,徒弟长吁了一口气。
师傅见了却不满意。
慢慢走到院中央摇晃树枝。
叶子缤纷落于台阶。
师傅说,这才是扫地。
真正的美,就是不破坏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美。
不破坏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刘宏伟说,这则故事影响了他很多年。
他8岁学书,每日坚持书写正书,40有年。
专事书写佛典书法也近20年。
独爱正书中的静淡之美。
心正则字正。
沐手后,在白纸上,写下的是自己的痕迹。
写书法,更多的是写自己。
一点一横,一撇一捺。
浮气、燥气、粗狂之气。
慢慢消失。
废纸千张气自华。
你的心,会慢慢静下来。
静到只剩下自己。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正统性。
凡事要树立正统观念。
“正书”就是这样一个标准。
秦之小篆,是正书,民间快速书写为“草隶”。
汉刘邦演“草隶”发展为“隶书”。
篆隶结合有“八分书”之说,篆隶就是“正书”。
刘宏伟说,正书之难,就难在哪个标准。
没有持久之心,没有经年功力不行。
因为是标准,诸多规范摆在哪里。
少变化,而难有自己的风格。
宏伟回忆,有一年,参加一次文物展,偶见展柜里新出土的圣旨。
那份庄严重静谧之气,令他难以释怀。
如果用这种字体写他喜欢的佛典书法会怎样?
比如金刚经5176个字,怎样才能写小呢?
5厘米,4厘米,3厘米。1.5厘米。1厘米。
20年的不断尝试,宏伟成功了。
他创新了一种“小隶书”书写佛经。
自静以修身。自静以明非。
自静以攀高。自静以决胜。
自静能生慧。
佛经书法之要在静,宁静平和庄严。
这也是一个标准。
宏伟说,北宋有个皇帝,诸事皆能为艺术而生。
其瘦金体千余年来独步天下,无人可以超越。
这也是一种正体。
宏伟再次决定以此书体书写佛经。
他觉得,赵佶的瘦金体,天生一种皇族贵气。
宁静有了,庄严有了。
瘦硬有余,霸气有余,而柔性不足。
目前,宏伟正想办法在瘦金体的笔意中,增加柔的元素。
又是经过了很多年。
宏伟觉得,小有成效,但不是很成功。
宏伟说,正书之正,最难的就是师古而不泥于古。
正书不只有一个标准立在哪里。
还有一些旗帜,比如颜真卿,比如柳公权。
后人几无超越的可能。
这样带来一个传承与创新的难度。
有一则小故事。
刘墉,刘罗锅,有一个学生,是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
翁方纲讲究,书法笔笔有来历。
女婿讨教书法,说你问问老师,哪一笔是古人的?
刘罗锅又传话翁方纲:哪一笔是自己的。
这则故事耐人寻味。
宏伟说,正书的这些难,同样困扰着我们这个时代。
时下写正书的书家越来越少,值得我们深思。
广大网友,您认为呢?
您觉得,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发展正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