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荣耀GT礼盒在二手市场突破万元时,这场狂欢已超出商业营销范畴,演变为供需双方的隐形谈判。如同苹果Vision Pro发售时黄牛雇人排队的策略,荣耀面临的不仅是价格失控,更是消费者信任体系的危机。
李老师提出的“三阶控场”理论在此显现威力。前期布局阶段,品牌方未充分预判“限量+潮牌”组合引发的稀缺性焦虑,正如老师所言“谈判最大难点在于识别隐性需求”——年轻群体要的不仅是产品,更是社交货币价值。
中期博弈中,黄牛利用“时间压迫”策略制造恐慌,二手平台出现“72小时涨价曲线”,这正是李老师强调的“让对方着急”典型场景。反观荣耀的应对,初期仅通过声明谴责略显单薄,若采用“纵横捭阖”战术:联合电商平台冻结异常订单(白脸强硬),同步推出定制编号版补货(红脸安抚),既能打击囤货又满足核心用户需求。
值得借鉴的是Supreme与LV联名时的“冲突转化”智慧:当炒卖价飙升时,品牌通过快闪店二次放货,既维持稀缺性又稀释黄牛利润空间。这种“时空双策略”完美呼应李力刚的破局思维——用空间换时间,将对抗转为共赢。
高价泡沫终会破裂,但品牌谈判力的构建永无止境。唯有“把对方的渴望变成你的筹码,才能在狂热市场中守住价值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