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思考手册》
作者|何玉龙
介于序章和第一章之间单独的一页
下图是一个理论模型,只需从左到右快速浏览一遍即可,之后还会提及。
这本小册子的全部理论、观点和假设都围绕着“三圈模型”【1】延伸出来。至于“三圈模型”更根本的来源则是从黄金思维圈稍加演绎后,修改了那么一点点。
关于黄金思维圈作者的一小段介绍:
西蒙·斯涅克(Simon O. Sinek,1973年10月9日-)是一位作家,因发现黄金圈法则而出名。
他的[TED]演讲“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是[TED大会]里最多观看视频的第7名。
他2009年关于这话题的书籍《从“为什么”开始:伟大的领袖如何激励行动》(Start With Why: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Everyone to Take Action)阐述了他所述的一切都起源于人为激励的“为什么”的“黄金圈”法则,从而建立企业、领导创业、激励他人等。【2】
【1】注:三圈模型图来自公众号PKM100文章《为什么最高效的方法总是反直觉?》
【2】注:摘自维基百科,词条:Simon Sinek
第一章 学习的方法论
你此时的心情已经被你皱起的眉头出卖了。明白了,明白了,马上开始。
那么我们首先从一串问答开始。
你说你老是拖延症泛滥,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无法坚持,怎么办呢?
答:找本相关的心理学书籍研究吧。
唔,貌似看了后的你完全没有变化……啊,对不起,我给忘了你不适合看书……
“对啊,我就说嘛!”因为找到原因你提高了音量,“那到底怎么办啊?”
答:找个心理医生看看吧,虽然要花点咨询费。
咨询完毕。你说医生给了你很多启发,医生表示之所以你有拖延症是因为你害怕失败。
“反省过后我也觉得确实是这样。”你发出的音量不是很大,“我决定克服这点,不过还不知道该怎么克服……”
答:把你的那些拖延症行为结合一些认知科学理论分析一下,比如,“理智脑”总是打不过“本能脑”这条,然后再制定一些相应的对策吧。
经过艰苦的作战,你终于取得了一点进展,对于治好拖延症你有了空前的自信!
“啊啊,这样下去绝对能行,上次的事情我甚至提前完成了!”有点刺眼,你的脑袋后面发散出耀眼的光芒,“要是我早点儿这么做就好了,这样的话我本来可以做成很多事啊啊啊!”
答:也不是不能实现哟,你发明个时光机不就行了吗。
那么,问答完毕。这个问答过程其实就是在不停地问为什么,找原因,然后定解决方法。我们可以把答案分成“本质性”和“可操作性”两个维度,抽象一下,可以得到下面的图:
在两个维度交汇,取得平衡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最应该行动的地方。【3】
【3】注:以上分析方法参考于李叫兽公众号文章
《你有多久,没有死磕过一个问题?》
当然在这本小册子里,重点不是这个分析方法,而是这个分析方法所代表的属性。等等,说的什么意思呀,你又要皱起眉头。别急,让我们回顾一下上一页模型的中间部分。
对就是那个叫三圈的模型。哦,对了,之所以叫“三圈”是因为我们去理解这个模型时应该把它分成三个部分:
中间部分指的是无论怎么数都是第二的蓝圈。How即怎么做,代表方法论。比如或许你熟练驾车的方法,或许你擅长炒菜煮饭的方法,或许你能用一个公式去解题,本质上都是掌握了一个方法,知道了怎么做(How)。
上面说的“这里的重点是那个分析方法的属性”,这个属性就是指这个分析方法属于How所在的这一圈,而这一圈的性质或者说特点我们也知道了——它代表所有的方法论,所以这个分析方法的属性也即是一种方法论。
随着重复运用的次数增多,你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完成这件事或解决这个问题。这时你就会把这个方法里的一系列操作步骤捆绑封装成一个组块(Chunk)【4】,以此能更快速地解决他们。甚至最后变成条件反射,可以下意识地完成时,你就掌握了对这件事或这个问题的套路(Pattern)。
- 【4】注:组块(chunk),认知科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指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有逻辑性、关联性的信息组块,能使我们更高效地、整体地提取这些信息。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对elpap这一串连续字母不知所云,但把字母的位置变换成apple,我们一下就能知道这是一个单词,指可以吃的苹果。apple这个单词对学习过它的人来说就是一个组块(chunk)。想要详细了解,可参考文章:掌握这个概念,让自学效率翻倍
总之,对于一件事或一个问题我们掌握的套路越多,那么也就越能驾轻就熟,甚至更能预见(Anticipate)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