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目中的继承人是李建成,手握重兵的却是李世民,这是由于历史原因一步一步形成的。李渊不是神仙,他也无法预料到以后的事。(结论在最后,不想看长文的可以直接看,想看分析的继续)
公元617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当时打着的并不是反隋的旗号,而是号称“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直接进兵关中,占领了隋朝都城长安,并拥立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自称唐王。
按照习俗,李渊成为唐王之后,就要确定世子,而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李建成成为世子毫无悬念。李世民被封为秦国公,李元吉被封为齐国公。国公是一种爵位,地位比亲王低,大概相当于郡王。
这个时候,李世民不过18岁,而李建成已经28岁了,两相比较,无疑李建成更占优势。
第二年,也就是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代表着隋王朝正是灭亡,所以原先拥立隋朝皇室后裔为帝的纷纷自立,比如王世充在洛阳杀了杨侗建立了郑国,而李渊则在长安废掉杨侑建立了唐朝,改元武德,这一年就是武德元年。
李渊的身份变成了皇帝,儿子们的身份也跟着改变,李建成成了皇太子,李世民成了秦王。
但是,这个时候的唐朝,远远不是后来那个万国来朝的大唐王朝,它的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距离统一全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北方还有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江淮的杜伏威,江南的萧铣等等,势力都不弱于李唐王朝。
李渊要统一全国,势必要对这些势力进行讨伐,那么派谁带兵出征就是一个问题。要知道,从东汉一直到现在,中国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中,连年战乱不断,虽然中间有过西晋和隋朝的统一,但时间都很短暂,所有的王朝建立时间都很短,其中大部分王朝的灭亡是因为内乱引起的。
所以,李渊根本不信任外人,兵权必须交给自己的儿子才能放心。要说李渊的家庭教育工作做得确实好,他的四个儿子除了李玄霸早夭之外,其余的三个儿子都很优秀,尤其是在军事才能上很突出。
618年,李建成被封为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率领李世民等向东略地,伺机夺取洛阳。四月,李建成兄弟回到长安。为什么这个时候回来呢?因为李渊正在筹备称帝,需要儿子们回来帮忙。五月,李渊正式接受杨侑的禅位,建立唐朝。
当年六月,李渊派李世民出兵攻打西北地区的薛举、薛仁果父子,大约半年之后取得了胜利。而李建成作为太子,必须坐镇京师,不能轻易以身犯险,所以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了治国理政方面。
619年,刘武周、宋金刚勾结突厥,攻入河东,占领了唐朝的老家太原。李世民奉命出兵,征讨河东,李渊于是调遣全部关中兵马给李世民,很快便收复了太原并消灭了刘武周势力,中间还收获了一员猛将尉迟敬德,成为之后多次救了李世民性命的人,并且此人还是玄武门之变的主力之一。
620年,李世民带领大军讨伐王世充。当时北方地区有三大巨头,除去李唐王朝和王世充的郑国外,还有河北的夏王窦建德。王世充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李世民包围了洛阳城。
窦建德见到王世充形势危急,认为一旦王世充被灭掉,那么三足鼎立的局面就会被打破,于是决定出兵救援。然而,虎牢关下一战,窦建德兵败被俘。随后,王世充也出城投降。这就是李世民“一战灭两国”的赫赫战绩。
此战结束之后,李世民威望大增,甚至李渊都觉得古往今来所有的官职都不足以表彰李世民的功劳,干脆给他新设了一个职位,叫做天策上将,位在亲王之上。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李世民的威望跃居李建成之上,对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形成了强烈的威胁。李渊肯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此战过后,李渊解除了李世民的兵权,把他留在了长安城。
但是形势的发展由不得李渊,不久之后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举兵造反,接连击败唐军,甚至其中还包括了后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李世勣(即徐懋功),半年时间就占领了河北大部。
李渊无奈,只好派出王牌李世民前去平乱。要说李世民的确能打,很快就击败了刘黑闼的部队,刘黑闼被迫逃亡突厥。但李世民并没有注重安抚民心,所以当李世民回去之后,刘黑闼又从突厥借兵卷土重来,占领了定州,并杀死了李渊的侄子李道玄,进而进犯山东。
刘黑闼兵锋大盛,这种情况下李渊本来应该再次派李世民出征,但出于李世民功劳已经太大的考虑,李渊选择了派李元吉挂帅,但李元吉被刘黑闼下破了胆,根本不敢与刘黑闼交战,一味固守。
无奈之下,李渊只好派坐镇京师的太子李建成率军平乱。应该说,李建成此次也是主动请缨,作为他来说,也意识到了李世民的军功已经超过了自己,所以要借这个机会增加自己的威望。这个建议出自他的太子洗马魏征,但肯定也得到了李渊的认可。
作为开国皇帝,李渊最希望的肯定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如果李世民的势力超过了李建成,那么必然造成政局不稳,所以他也有意增加李建成的军功。
果然,李建成到达之后,注重安抚民心,很快赢得了当地势力的支持,并且在军事上也击败了刘黑闼,最终将刘黑闼擒拿并斩杀,平定了山东。
在平定刘黑闼叛乱中,应该说李建成做得要比李世民更好,这也使得李建成在军功上虽然还是比李世民稍差一些,但差距已然不大了。此时为622年底,即武德五年了。
武德六年,突厥颉利可汗进犯,李渊派李建成和李世民驻兵并州防备,两个月后突厥退兵。武德七年,突厥再次入侵,李世民与突厥会谈后,双方结盟,突厥退兵。武德八年,突厥再次入侵,李渊分别派李建成驻守幽州,李世民驻守并州。
从以上李渊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任用来看,两人当时在朝中的地位相差不多,威望也差不多。但是,由于两人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因此身后都有众多的支持者。李建成以嫡长子的身份占据了太子之位,终究还是略压李世民一头。
此刻,双方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李建成担心李世民会抢了他的太子位,而李世民也同样担心李建成会除掉他。事实上,双方也正是这么做的,在武德八年至九年之间,是双方争斗最为激烈的时期,彼此各出诡计,相互打击对方的势力,李建成手下的王珪、韦挺被流放,李世民手下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也被逐出了秦王府。
在李渊的心里,两个儿子都很优秀,他都很爱他们,但终究还是偏向李建成更多,因为在古代的宗法制度下,人们的思想就是以嫡长子为重,这也是保证政权稳定的一个基础,所以秦王府的人被免官处理的更多,最后只剩下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和张公谨等几人而已。
在这种形势下,李建成集团打算一鼓作气杀掉李世民以绝后患,而李世民则在绝境中奋起反击,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最终李世民亲手射杀了李建成,尉迟敬德射杀了李元吉,李渊被迫禅位给了李世民。
综上所述,李渊虽然更倾向于让李建成继承皇位,但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有着杰出军事才能李世民他又不得不用,因此使李世民有了更大的军功和威望。李建成尽管在平定刘黑闼叛乱中也立下了大功,但和李世民相比仍旧弱了一些。
李渊试图在两个儿子之间,通过政治手段,保持一种平衡。在他看来,两人势力相当或许是最好的局面,毕竟此时他才60岁,做皇帝才8年多的时间,还想在这个位置上多坐几年。但让他尴尬的是,无论李建成还是李世民,在朝中的势力都已超过了他,后期他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两个儿子的控制。
好比两只猛虎在打架,一只羊却过来劝架,而且还想让这两只猛虎听他的话,那结果可想而知,当其中一只猛虎战胜后,羊的下场只能是黯然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