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第24集中,宁毅本打算趁着外出筹粮的幌子,带着男德学院的四个赘婿离开刘西瓜,找到苏檀儿一起回江宁。眼看着就要成功出逃了,却架不住流离失所的临安老百姓恳求他们,给还处在临安城中的亲人们送粮的请求,宁毅利用自己手中右相给的匕首威逼守城官员,筹集粮食救济城里老百姓,并提出解决方案——临安城若没有,就从外面的城镇里调。
宁毅的建议果然很奏效,一夜之间就筹集了500石粮食,送发给临安城中的老百姓。此举仅在一夜之间完成,不仅是让屡次为难他的陈凡,发自肺腑的敬佩他,仰慕他,更是亮瞎了霸刀营的所有人的眼睛,一时间,宁毅成了霸刀营名副其实的军师。
有了粮,临安城的老百姓就有福了。然而五百担的粮食也维持不到多久,宁毅又想到了别的办法来应对目前的局面——整个土匪营中,唯有鲍文翰营中有大量的粮食,只要让鲍文翰心甘情愿地把粮食以低价卖出来,百姓们就可以暂解燃眉之急,又可以缓解一段时间了。
宁毅先自己卖“粮食”,引鲍文翰着急,随后沉不住气的鲍文翰相跟着卖粮,然后宁毅故意降价卖,自然百姓便朝着价低的去买,鲍文翰这边没了买粮的人,只好跟着宁毅降价,如此三番五次,鲍文翰粮价低至一文出卖。老百姓们都买到了便宜的粮食,温饱解决了,临安城里的局势也稳定了一些。
宁毅这一边的风云际会,处在朝堂漩涡中心的右相秦嗣源也早已有所耳闻。原来,秦老早就看出宁毅是个不可多的的人才,见识超人,善谋策划,就早早地布下了宁毅这颗棋子。他以分别在即,送礼物留纪念为由,送给宁毅一把刻有自己姓氏的匕首,之后对手下的密探交代了“见到匕首如见我”的密令。
秦嗣源这一布局堪称是未雨绸缪,他心知迟早有一天会用的上宁毅这小子,明收他不允,就只好来暗的。还好,宁毅歪打正着地到了临安城,用一把匕首拯救了一临安人。
秦老以一碗皮蛋粥款待左相,叫他宽心,因为宁毅已经出手了,以后的事就会顺了!左相很不习惯吃皮蛋粥,说还不如一碗白粥,秦老却说:一个臭皮蛋就能把一碗白粥搅个翻天覆地!后面的没说出口,但是已经不言而喻了。
秦老的话是对宁毅这个人才智的肯定,同时亦有所指——江宁的一个地摊臭皮蛋生意,能使宁毅积攒了能够收购整个乌家蚕丝的现金,这个臭皮蛋改变了本不可能逆转的事!现在的临安城百姓缺粮,贼寇横行,看似没有办法的事情,可宁毅一出手就筹集了五百石粮食,还用计使贼寇手中的粮食低价卖给老百姓。百姓们能吃到饱饭了,临安城的局势就会稳定,那么,秦老的征讨失地的大计就会重新展开。
秦老计谋的大网,不觉中已伸向了宁毅,而宁毅看似也在无意中一步步在网中施展才华,帮助秦老。这是什么呢?是伯乐相马!马儿不愿意被相中,只好用点小伎俩,让马儿最终为我所用!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剧中的宁毅对与秦老来说,就有了“非常之功”,那把匕首就是“指挥使”的头衔,也算是得到了非常之人的待遇了吧!秦老是一个伯乐,宁毅的非常人一般的见解,以及生意上的出其不意和别出心裁,无不影响着秦老的判断,他知道若哪日能启用宁毅,自己的大业,必会事半功倍,所以他以匕首赠之,没想到就真的发挥了“一个臭皮蛋就能搅得一碗白粥天翻地覆”的功能。
我觉得秦老的眼光是独特的,他的慧眼是从下棋时,宁毅轻易就赢了他开始的。作为领导人,不能是事到临头才临时抱佛脚,去抓人顶,而是要做到真正的运筹帷幄在无声无息中。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没有一双“火眼金睛,就没法看清整个大局,更无法去分配人才稳定大局。
秦老把一个能将臭皮蛋卖的炉火纯青的宁毅,在无声息中收为己用,说明秦老的智慧和计谋在宁毅之上。《赘婿》中,深藏不露的高人真的比比皆是,但唯有宁毅在剧中表现的最为突出。我觉得这是在有意托举出宁毅走上救国道路的背后高人,其实是更厉害的角色。这样人才济济的武朝,又怎么会败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