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费孝通
出版社:外研社
阅读时间:3.14—3.22
【碎碎念:不得不说,在坚持某件事方面来说,我确实是一个废柴啊,一本书拖拖拉拉快一个周::>_<::】
这本书是上学期的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胡老师推荐给我们的,不厚的册子,里面收录了七篇费孝通先生关于城乡关系的论文集,实际上,这本册子本是有中文版和英文版两个版本,译者翻译的是他人整理的英文版的论文集,并与中文版的册子结合而成。
全书由两个线索贯穿而成:一是士绅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关于城和镇的关系。而我的阅读笔记也决定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01
尽管课上胡老师给我们简单提到了士绅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但是真正读这本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其中更深刻的层面。
首先,士绅作为一个集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的内涵和外延,费孝通先生在谈到:“士绅可以是退任的官僚,或是官僚的亲属,甚至可以是受过教育的地主。”这与我已形成的固定思维中士绅=士大夫是有着一定区别的,他们不全部是官员,但是都受过一定的教育,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和势力,成为联系、沟通中央和地方的桥梁。
士绅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和统治者夺取政治权力,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成为家族的庇佑和支撑,“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传统社会不变的法则之一,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书人总是会得到社会的优待和推崇。他们试图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准则和道统来对统治权进行一定的“抑制”,而在这个过程中,迫于强大的政统压力,一部分人成为官僚谋求安全,而另一部分人成为坚守的卫道者,坚持维护着自己信奉的“道统”。
总之,士绅的存在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不可忽视。
02
我最佩服费孝通先生的一点在于他的迎难实践的精神,古有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阳明”知行合一“,今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费孝通先生确确实实是通过长时间在西南乡村的实践之后所写出的这一系列关于城乡关系的论文集。
针对城市和乡村两者之间的关系,费孝通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论述,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在近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国,一切百废待兴的这个时间节点,费孝通先生通过考察得出来的一些关于城乡发展的理论知识,期望能够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起到一定的作用,当时这些论文发表出来后的社会反响如何,我们暂且不论,但是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的是,这些理论对如今我们的社会发展仍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
在最后一篇《乡土社区的社会侵蚀》中,费先生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谈到了城乡发展对国家的侵蚀,首先是自然层面对资源和环境的侵蚀,对于当代的我们来说,这些论调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新意,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中国已然有人能意识到这些内容,其人的眼界长远自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次是社会层面,这一点对如今社会更有启示,费孝通在文中提到,教育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走向城市,走向大学,然而当他们毕业后,则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抉择,城市和乡村似乎并没有一个能成为他们归宿的地方,他们的观念更接近于城市,不溶于乡村,但是城市又无法提供太多合适的位置给他们,他们似乎成为了无根的浮萍。反观当下,十几年前,几乎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北上广,有了各种各样的”漂“,十几年过去了,逃离北上广的论调又渐成风气,近看如今大学生的我们,我关于未来的选择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并没有特别确定的规划;最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未来似乎又成了一个考验社会的重大问题,这似乎和费先生在文中所提到的社会侵蚀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
下一本《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