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看书有些累了,就打开手机随意浏览了一下,得到的一幅清新小图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打开一听,讲的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
刚开始还没感觉,越听越觉得这本书有干货,我坐下来,认真听完后,觉得不过瘾,又边听边做起笔记。
听完这本书,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我觉得自己似乎假学习了那么多年,自己却还蒙在鼓里,一点儿都不知道。
01
富兰克林是美国著名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都成为畅销书籍。从得到的语音里我才知道,富兰克林年幼的时候,家境不好,他读书也很少,能写完一句完整的话都不错了。可当他看到杂志《观察家》语言优美,逻辑性强,写得非常好,他就把《观察家》的文章拿来模仿,一段时间后,他的语言生动起来。可和杂志比,还是觉得缺点什么,他又把一些优秀文章拆解,才发现别人的文章逻辑比他好,于是他又学习研究别人的逻辑,最终他的作品得到美国社会的高度认可。
自身起点较低,也有成功的可能。
没有老师,一本对你影响较大的优秀书籍就是你的良师益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想学,想钻研,助你成功的路上,到处都是榜样和影响力,借助榜样,一步步靠近,一步步优化自己,将来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故事的可能。
兴趣就是成功的垫脚石,有了这块垫脚石,找到好老师,研究别人的成功之道,就让我们离自己的梦想进了一步。
02
粥左罗老师,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从一个在西单卖西服的小店员成功逆袭成插座学院的副总裁,他的课特别有意思,自嘲中带着友善,他一步步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用了刻意练习的方法,才使他在两年的时间里快速成长,每日精进,他要求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比早晨醒来时,更好一点。
回顾我之前的学习历程,确实有些时候设有坚持,没有按时完成学习目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才知道要做高效有意义的训练,学习高手背后的套路,看看别人的成功之道,一天进步一点,以年为周期,一年以后就会有大的收获。坚持下去,会是一个让人兴奋的结果。
常言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个社会可以一日千里的发展,可是学习却要一点一点的来,一口吃不了胖子。看咪蒙的成功之道,我才觉得自己为什么和别人不在一个层次上。
03
火爆朋友圈的《咪蒙》,她的文章我特别爱看,光看她的标题,我就迫不及待的想打开它一看究竟。
我每次拿自己写的文章和咪蒙比,连自己都不想看,更别说读文的你了,同样都是人,别人的标题让我一看就想转发朋友圈,这些神笔的背后,付出的心血,却让我们心服口服。
听人说,咪蒙只一个文章标题,每篇都要改几十遍,上百遍,甚至还会发到顾问群里让大家投票,喜欢哪个的最多,用哪个,更别说她对文字的把握和要求了。这种和自己死嗑,不断提高,改变自己的认知,高标准,严要求,让她每篇文章都涨粉几十万。这么多人喜欢咪蒙,如果知道她是这样工作,这样为读者操碎了心,大家肯定会更佩服她。
每个光鲜亮丽的人,取得了不起的成绩,我们看到的是她在聚光灯下的光芒万丈,看不到的是他背后的刻意有效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投资自己。
一次次的飞蛾扑火,用尽生命力量的破茧,才成为五彩斑斓的蝶。
人生大概也是如此,你没有吃过别人吃的苦,哪里能尝出苦尽甘来的甜。
没有刻意让站在低处的自己,踮起脚尖,使劲的往上够,哪里能吃到墙内的樱桃。
04
做了,才会知道自己可以做到;
够了,才会知道自己可以够着;
练习,才会明白自己可以提升。
过去的你,也许和我一样,没有目标;
过去的你,也许和我一样,没有方法;
过去的你,也许和我一样,不能每日精进。
只要还有明天,一切都不算晚。
不管身处何方,就从明白刻意练习的那一刻起,向着朝阳升起的方向,脚踏实地的迈好每一步,当每一个夕阳夕下时,我们都比晨光微曦中的自己,更好一点,更充实一点,更进步一点,让自己的认知提高一点。
有一天,当我们站在光芒汇聚的灯光下,想起5年,10年前的自己,走过的路,吃过的苦,一切化作泪水,悄然落下。
那一刻,我们多么感谢今天的自己。
一切都是那么值得,值得我们付出,值得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刻意练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