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这里是“梓涵爸爸之声”。我们继续执行“冷静、坚定、非控制”的减少叛逆计划。上次说到,只要你能勇敢接受孩子现在的样子和你自己现在的样子,那么事情就会有好的改变。今天我们就从改变家长的消极行为说起。书中总结了父母的22种消极行为,大家对照一下,看自己有没有。这22种行为是,吼叫,嘲笑,讽刺挖苦,打骂,忽视,唠叨,说教,打断,羞辱,停留在过去,批评,引发内疚,跟别的父母说闲言碎语,刺激挑衅,撒谎,威胁,贬低,扔东西,否定感受,不耐心,不现实的期望,过于严厉的后果。
在这22种行为当中,有八类杀伤力最大,我们逐一呈现他们的危害性。一是吼叫和打骂,这是导致孩子叛逆的头号杀手。当我们向孩子大喊大叫或大打出手时,其实是在侮辱自己的孩子,表面上看起来你好像是成功地阻止了他们的冒犯行为,事实上这只是暂时的停止,从长远看,你是真正在助长孩子的叛逆和挑衅行为。二是批评,这会让孩子有被拒绝和不被爱的感觉,当然,我们应该对孩子不好的行为本身提供建设性的反馈,但不是批评孩子本人。在批评这件事上,要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三是唠叨,这会让孩子拒绝倾听,变的更具防范性或变得厌烦。当你要告诉你的孩子什么事情时,讲一次就够了,最多两次,用不着反反复复地说。四是打断,这是父母的教养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如果孩子说话总是被打断,那他慢慢地就不与父母进行交流了。五是停留在过去,这种翻旧账的行为等于父母在一段时间里都在对孩子的过去耿耿于怀,这会让孩子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六是说教,当父母跳出来告诉孩子他们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让孩子想出具体解决办法采取行动时,会让孩子们觉得他们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认为父母不信任他们,结果是拒绝按照父母的指令做事。七是威胁,用严厉的后果威胁常常会让孩子感觉无能为力、内疚和羞耻,并怨恨他们的父母,引发好战心。八是否定孩子的感受,包括对孩子的想法、观点、体验和他们的自我价值持否定态度,这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以上是八种消极行为的不良后果。我们要时刻记住,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在对待孩子时的消极行为,孩子会加倍还回来的。
总结今天的要点,坐下来冷静反思,自己有没有经常对孩子吼叫、批评、唠叨、打断讲话、翻旧账、说教、威胁、否定感受,如果有,努力控制,逐步减少,从消极向积极转变。
每天3分钟,进步一点点。这里是“梓涵爸爸之声”,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