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中部,有一个小镇,因镇的最南边有一口古老的井而得名为“古井”。
小镇三面环山,从哪个方向出镇都要先翻过一个挺长的坡,小镇就窝在挤出来的一小块平地里,划出三条半街道,沿街挨门挨户住着人家。
小镇最西边有一条河,据说河很长,蜿蜒着串联起了好多好多个村镇。小时候去河边玩,看见消失在山后的河水,会想:河来的地方是什么样呢?去到的终点又会是哪里呢?那里的人,是否也说着四川话,吃面也一定要放辣椒呢?
古井镇三条半街道的家家户户,编织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人际网—“谁都认识谁”;小镇和周边的村子们,又以区里八弯的亲戚关系连在了一起:姑姑的兄弟的媳妇的姐妹,伯伯的姐妹的老公的兄弟……每一种亲戚关系还有专门的称呼:嬢嬢、满满、表叔、舅公公、幺外婆……五花八门的称呼,老人们都能记得清清楚楚,遇上吃席,小孩子们要被指挥着叫出一长串各类的称呼,甚是热闹。
每一个人一出生,就在一张巨大的亲戚网中有了自己的辈分身份,也成了小镇人际网中的一个点,前后左右关联着许多人。
于是,哪家有点风吹草动,很快便会传到小镇的每一个角度:张家有点跛脚的大儿子说上隔壁镇的媳妇了,李奶奶家的鸡把王爷爷种的菜给啄了,蒋家二娃没出摊是因为和媳妇打架挂彩了。周边村子的信息也会传过来:孙家今年的新种玉米长得又快又好,王家地里的草好高好高都没拔,周家的新房子快要修完了……
谁都认识谁的小镇,孩子们玩得晚了,就近在某家蹭个饭是常有的事;两口子吵架了,左邻右舍劝解的人一波接一波;谁家父母脾气不好,打小孩撒气,小孩可以躲到各个叔叔阿姨家。
谁都认识谁的小镇,从小会听到很多故事,谁谁谁的孩子孙子都不孝顺,操劳了一辈子却孤苦无依;谁谁谁家的女儿小时候聪明伶俐,一场高烧坏了耳朵;谁谁谁家太穷了,成绩挺好的儿子女儿都早早辍学出去打工挣钱;谁谁谁家的儿子在河里淹死了,媳妇带着孙子孙女改嫁去了远方。
谁都认识谁的小镇,在这里长大的人儿们,总带着几分自来熟的性格,人际距离天然是短的,看街上不认识的陌生人,也会有邻里邻居、十里八乡的亲切感,走到哪里,也都自带着一家有事家家帮忙的热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