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人的一生就如四季,春天是幼年、夏天是青年、秋天是中年、冬天是老年。我说人生如树叶,我们所处在社会这棵大树下,初生之时娇嫩柔弱需要保护,奋斗之时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成功之时五彩缤纷绚烂多姿,暮年回首波澜不惊归为尘土。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增加,我所学到的不是多么高深的道理,只是慢慢了解了关于“理解、包容”的含义。就像童年时经常会指着电视剧中的某一人物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妈妈说他是好人,那么就是喝口水都觉得此人潇洒,若是坏人则会认为那人在吃个馒头的时候都不怀好意,这便是刻板印象吧。从前的影视作品里,往往是有些极端坏人都特别坏十恶不赦的那种超级大混蛋,好人就非常善良正义好人的角色便是人见人爱的主人公。而今大多都注重对人性的研究,坏人可以悔悟是所谓浪子回头,好人也可以被迫成为坏人,就我而言,是无所谓好坏之分,也无所谓善恶之分,只是我们看待的角度不同。俗语说“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你真正的体会到了这些难处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了生活,理解了父母。在我们身边有着各行各业的人们,虽说隔行如隔山但其中有一点相通的就是每个行业都有着各自的辛苦,只是大家分工不同而已,所谓的行业歧视大多与其工作性质和收入有关,通常都是收入高的歧视收入低的比较普遍,忽而记起一句台词“都是下九流,谁瞧不起谁”,虽说话粗却也蕴含了朴素的行业平等思想,正是有了各行各业人们的齐心协力、各司其职才缔造出了今天这个对多数人来说较为理想的世界。
暑期闲暇时过见半年未见的兄弟姐妹,大多都已成家,身上都已扛起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往往这种时候就感觉时光飞逝,似乎昨天还一起在院子里疯玩的丫头,今天就成了孩子妈妈。是的,我们终将成为父母。孩子年龄小的时候,父母的照顾的无微不至稍有不慎弄个感冒发烧就急坏了爸妈。虽说现在的医疗技术发达,但也正是因为医疗技术的发达造成了人们对于药物的过度依赖,这里就不赘述了。想想我小时候,感冒发烧是年龄大一点儿的时候,那时候就是在屁股上打针,那滋味现在想想还觉得屁股疼。小孩儿暑期里一不小心感冒了,去医院挂 了个号就准备打针,还不到八个月,血管都没有几根可以看清的年纪,要去扎针了,还是在头上扎针因为只有头上的血管勉强能扎进去,而最少的疗程就要扎三天。孩子是父母的心肝肉,平日里更是捧在手心的,此刻也只有万般无奈的摁着孩子的脑袋,任凭孩子的哭声嘶哑也要让针扎进去。由于没有好转,医生建议深入治疗当然也免不了继续扎针。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孩子妈妈选择使用相对较贵的留置针头,这样扎一次可以继续使用三四天。于是在医院的儿科病房里,你会看见抱在怀里的孩子脑袋上都装着一个大大的留置针头,就像是孙悟空头上戴的紧箍咒。孩子对于打针这件事没有多大的觉悟,只是突然脑袋上多了个东西就不停的抓挠,一个不小心悲剧就发生了:孩子对这个烦恼的东西产生了好奇,一把抓就将这针头拔了出来,血一下子就从头顶上流下来了。每天孩子要在妈妈的仔细呵护下接受治疗,孩子的哭声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父母更是心急如焚,饭吃不下水喝不下。短短几天的时间,孩子的妈妈就瘦了十几斤。以前认为那个老掉牙的作文,生病发烧妈妈深夜抱了几百里去看病的故事太过于俗套,而今看到一天天消瘦的孩子妈妈我仿佛看到了多年前为幼年的我操心受累的爸妈。然而,对于孩子的担心我只是有一些感悟谈不上深入理解的,因为我毕竟还未曾为人父母。
假期里也听过一些身边的故事,比如某个得到父母万千宠爱的女孩子,刚刚满十八岁不久,本是青春时光里最令人羡慕的时刻,却在假期的游玩途中出了车祸。活泼漂亮的大姑娘一早出,母亲再见时已经天人永隔,母亲悲痛欲绝痛哭了许久,一时承受不了失去爱女的巨大打击,整日变得神神叨叨(用这个词不恰当深表歉意),逢人就拉着说她女儿的事情说个不停,因而郁郁寡欢昼夜悲泣,这种情况还是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的。突然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中的“永远永远”的故事:老两口风风雨雨相伴了几十年,后来老伴儿先她而去,在开始的那几天老婆婆十分伤心。后来就不伤心了,孩子们回家的时候吓一大跳,原来老婆婆一直认为老伴儿并没有离开,老婆婆一个人住所有的摆设和老伴儿在的时候一样,甚至老婆婆能看到老伴儿。这便是因爱而生的幻觉,因过度悲痛产生的巨大问题。我听说了也只能扼腕叹息而已,即使我曾感受到亲人离去的悲痛,然而我们是不同的,我不是她无法体会和分担她的悲伤,逝者已去希望承受打击的阿姨能从悲痛的阴影中走出来,活下去!
旅途中听见朋友说假期去了支教,诉说着那里孩子们的可爱与纯真,讲述着支教过程中结识的一群朋友,诉说着那次精彩的“夺芒之战”以及那里的所隐藏的知识的匮乏和贫困带来的悲伤。离别的时候,孩子们依依不舍的送到车站,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孩子们一直在车窗外等着,天色将晚,十几岁的孩子在就在那里等着,支教的队伍早已经上了火车,支教的学生们在车窗里看着窗外的孩子们,全班十几个孩子齐声高唱《祝你一路顺风》,本就是离别的时刻本就是催人泪下曲子。火车缓缓开动了,孩子们一路往火车开动的方向追,大声唱着《再见》,“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孩子们稚嫩的歌声句句撞入支教队伍的心里,有的汉子忍不住了眼圈也红了,同节车厢上的游客也被这些孩子们感动了,一个个都感动的热泪盈眶。“我曾以为这些场景是在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我竟然亲身经历到了,那些孩子们······”,朋友将这件事讲完的时候,我不敢看她的眼睛,虽然我未曾经历过不过有如此感人的场面,每次回忆都必然会再次感动的。突然想起放假前朋友说听人说支教很锻炼人,当时对于支教的期许今日终于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而那些都是旁人无法体会的,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那些深刻的友谊、那些动人的故事都在这次行程中成为了她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只有回忆最珍贵。写到这里似乎有些离题,然而我是与你不同的,你也是与我不同的,即使你对于某处有及其深刻的感触甚至想痛哭的感慨,我仍然感受不到这么深刻的情绪,我不是你,你的经历我未曾经历,我能做的只是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和安慰者而已。
哲人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想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叶片,即使是双胞胎也不是完全相同的,除非你是克隆人。最后截取一些《催眠师手记》对一个天才少年批判的段落:“你很清楚人类社会结构的理论,但是你并未置身其中去体会那到底是怎么样的;你明白爱情是一种化学分泌的结果,但是你并不知道那能带给自己多么美妙的感受;你可以想象出美丽的风景,但是你却没经历过亲眼目睹的震撼;你从书中看到过历史,但你看不到字里行间的沧桑。”“你什么都没经历过,你不知道什么是残酷,什么是感动,什么是热情,什么是悲伤,你拥有的只是冷漠。你对战争的了解只是一些零碎的词汇,枪林弹雨、政治阴谋、军火商、部队编制?你不知道战友倒在身边,吐出最后一口气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我认为世上没有真正的懂你,懂你的首先是懂自己,即使我们走过同一条街,看过同一场电影,经历过同样的故事,但是我不是你,我也成不了你,你我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叶片。我不是你,又怎能懂得你深深的伤悲?所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因为我也不懂你。
后记:其实也算得上是暑期生活杂记,用如此文艺的题目也是一时兴起。这些素材大多是生活中的例子,然而没能把朋友的那段写的感人感到非常抱歉,但是这也恰恰体现了此文的主题,我不是你,我不能体会你的感动,因为我们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