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看也不少了,讲座也听了很多,学习也是从未间断过。但是却总是感觉自己不会的很多,想学习的还很多,大量的输入如果不进行管理和贴标,估计学的越多估计自己会越乱。如果你和我有一样的困惑,那就请和我一起进行知识管理计划吧。
知识如果不管理不能称为知识,只能算作知识点。首先声明一下,我这篇文章不是大佬的知识管理分享,只是知识菜鸟的一个整理计划。我只是认识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感觉需要整理一下,需要计划一下,所以这就是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首先,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分类。
我自己的方法是,除了自己已经掌握的,我也会把自己下一步想学习的进行整理,然后看看自己这个版块自己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
1.企业管理。2.时间管理知识。3.自我管理知识。4.生活断舍离管理。5.美食知识管理。6.生活美学管理。7.自我健康知识管理。9.兴趣爱好管理。10.阅读管理。11.写作管理。
我自己把自己的知识分成了上面11类,最近我做了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印象笔记里面的几百篇笔记根据我自己的知识分类,做了相应的标签处理。方便我以后遇到相关领域知识的时候,我只需要搜集这个关键词,就能把我以往的所有知识,如赵本山小品里的“扯蛋”一样,一提一串。
其次,按知识分好类进行素材的积累。
我会把自己所有读过的书,以及自己的印象笔记里面有“管理学”标签的笔记进行整理。进而把所有相关的管理知识进行分类,然后给每一类都建立一个笔记本。这样我就可以很轻松的知道自己知识的深浅。
以第10条阅读管理为例。我会把阅读管理分成1.主题阅读。2.速度训练管理。3.甄别什么书该快速阅读和粗读。这三个版块。然后我有会针对每一类进行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看自己看过什么,以及最需要干的是什么。
比如主题阅读,我最近看的是如何把输入转化成输出类的书。前几天忘记简书里面的哪个签约作者写了一篇关于如何写作的文章,我不仅从里面学习了他的写作方法,同时也把他推荐的书也买了回来。比如《小说课》,《包法利夫人》等等。
以此类推,每个版块都整理理想自己的知识点,先把知识串成线,然后再把知识串成网。让自己的知识之间相关关联,让自己的知识间做好超链接。
最后,把积累的知识做二次甚至多次分享。
寓教于乐是不仅很好的教学方式,也是学习的很好方式。我之所喜欢简书,就是喜欢大家都会分享自己的干货,哪怕是不很干的干货,因为自己的分享和大家的互动都是自己很好的二次成长。
在84天之前,我是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开启自己的写作之路的,没想到这以坚持就是84天。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在意多少人会阅读,多少人点赞,也不在意会不会上首页(好吧,我承认我虚伪了)。
输出的过程本身就是自己知识再整理的过程,而和大家的互动,就变成自己的第三次成长,事不辩不明,理不梳不清。
所以,知识需要管理,需要自己静下心来给自己做个思维导视图,或者像我一样写写画画,然后就期待自己的小计划生根发芽,厚积薄发,最后静待它能吐蕊开花。
END
101计划第84天161021
一个热爱生活的跑者,一个创业路上的青年,三个品牌女装的创始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学生,断舍离的践行者。
如果看完,有收获,有意见,有补充,可以赞,可以嘘,可以论,总之,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