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可吸:唯一通过7项科学检测的吸附剂
1、霉可吸活性成分的功效经过世界知名机构的验证。
在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1NRA)所开展的研究中鉴定出四种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iae) 品系,不同品系的葡聚糖/甘露聚糖的比例有很大差异。研究发现不同酵母品系在霉菌毒素吸收能力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对霉菌毒素的吸附量与ß—D—葡聚糖的含量密切相关。这项研究结果肯定了奥特奇的早期工作,奥特奇根据早期所进行的研究选择了可溶性ß—D·葡聚糖含量高的酵母品系用于开发和生产霉可吸。
2、有效添加量低
考虑到实际操作,营养和经济方面的因素,霉菌毒素吸附剂趋向低添加量。霉可吸在低至0.05%的添加量时都有效。右图证明500克/吨的霉可吸和4千克/吨的粘土产品同样有效。
3、在广泛的pH范围内的稳定性
当动物摄入污染的饲料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一旦遇到胃肠道(GIT)的水环境就会释放出来。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GIT的pH条件从GIT近端(上端)至远端(下端)的变化很大。因此,霉菌毒素吸附剂在酸性和中性pH条件下都能有效地吸附霉菌毒素,这点很重要。
4、强力吸附高浓度的霉菌毒素。
当毒素浓度很高时,天然具有强大吸附能力的霉可吸可吸附大量的霉菌毒素。
5、与低浓度霉菌毒素的亲和力高
霉菌毒素通常被稀释分散在全价饲料中,由于霉可吸对霉菌毒素的结合具有天然的较高亲和力,它能够最大限度地特异性吸附呈低浓度状态的霉菌毒素。
6、已证实的霉菌毒素和吸附剂间化学互作。
应用先进的分子技术阐明了玉米赤霉烯酮与ß-D-葡聚糖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构造和分子位点。还利用分子模型来定位互作位点。氢键与范德华键的堆垛互作被证实是霉菌毒素和霉可吸间的主要交互作用力。
7、主要特点:
已证实的有关所有主要霉菌毒素的体内试验数据
任何霉菌毒素吸附剂的功效都必须要经过动物体内试验的验证。由于体外试验很难模拟所有的胃肠道条件,因此体内试验更能代表实际情况(van Kessel和Hiang—Chech,2001)。霉可吸的功效已经由全球范围内的多家研究机构和大学完成的50多项动物体内试验中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