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一画开天地,这一横就代表太极,这太极又生两仪,一阴一阳,两仪生四象,四象又到八卦。从而把世间万物囊括进来。
周文王被商纣王关押之时,把易经八卦这一套符号系统做了文字解释。为了掩人耳目,又由于商时多占卜迷信,所以周文王所用语言有较多吉凶之类的卜筮词,导致后来流传民间,易经多用来占卜算命。
以天地为界,八卦分为两大阵营。天有三条横线,每条称之为一爻,天为阳,故又称为阳爻,分为上中下。本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每变动一爻,这一卦就变为另一卦。对于天这一卦,由下到中到上,分别变为风,火,泽。地有三条间断的横线,与天类似,地这一卦由下到中到上,分别变为雷,水,山。
如此一来就构成了基本的八卦图。当然,我们还会注意到,真正的八卦图是不称之为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的,而是称之为乾坤巽震坎离艮兑。至于为什么要这么一一对应,天是刚健的,故称之为乾,地是柔顺的,故称之为坤,风是无孔不入,齐刷刷的,故称之为巽,雷是地动山摇,故称之为震,火是同归于尽,故称之为离,水是把大地四分五裂,是一道道坎,故称之为坎,泽是令人心情愉悦的,故称之为兑,山是稳如泰山,镇定如山,有停止的意思,故称之为艮。
八卦又生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每一爻的变化就构成了这天地万物的变化。每一爻都有对应的爻辞,这样一来就构成了周易所讲的东西。
我们需要抱着一个最基本的态度,一阴一阳是在动态变化的,世间万物是在变化的。所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中有错,错中有对,看似一分为二,实则相互统一。所以我们看问题,为人处世,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自然的运行规律,都不应该以绝对的眼光,而应该时刻抱着阴阳变化的态度。对没有绝对的对,错没有绝对的错,是非不一定是分明的,我想这一点与西方的对就是对的思想是不同的,我们中国人处事显得更灵活。中医也是如此,也讲究阴阳调和,讲究全身的协调性,而不是把身体各个部分割裂开来,哪里痛就治哪里,而是把身体糅为一体,作用于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