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1: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

元认知能力能够在方方面面帮助到我们。

比如这周的话题。对于没有元认知能力的人来说,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这两点是不可能共存的。

但是对于已经开启元认知的人来说,一个人一定是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的。我们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优点而忽略他的缺点,也不会因为他的缺点而无视他的优点。

即便你面对的是同样的人或同样的世界,在你开启元认知能力前后,留下的可能都是不同的印象。

留言1:

我倒是没觉得自己看不得别人的好。只是有时把自己的生活和别人对比,心里就酸酸的,因为差距蛮大的。这时不免会有抱怨等负面情绪。

李笑来:

不论是“比上不足”,还是“比下有余”,其实都不能帮我们解决任何实质性问题。

比如像你说的,虽然看得见别人的好,但是并没有试着去学习它,而是拿过来和自己对比,最后造成自己心理上的沮丧。

这其实本质上和看不得别人的好是一样的。

看见别人的好,那就想办法去学习,不然这种看见也只能是一种“视若无睹”而已。

这就好比,如果看到地上掉了100元钱,你不会想着自己现在兜里只有10块钱,而在那里自艾自怜。

你多半会想办法把它捡起来,让它为你所用。

你不能像捡钱一样轻易捡到别人的好,但是你可以去学习甚至去欣赏,这样比你拿对方的好打击自己要强得多。

留言2:

我是个喜欢逃避的人,不管是逃避已有的现实,还是自己的内心。所以这次我要来个突破。

李笑来:

这位读者在后续的留言中,坦承自己确实“见不得别人的好”。

我觉得能够放弃逃避,直面问题很好。因为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害怕面对这些问题,总觉得他们解决起来,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但实际上,他们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困难。

就像我们之前提过锻炼元认知能力的方法一样,其实没有什么艰深的理论。只要你开始照着那些方法练习,你的元认知能力就能提升。

同样,只要开始承认自己有“见不得别人的好”这种问题,你就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了。

承认他,并把它放在一边,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放在自我成长上。

慢慢你就会发现,等到自己真的成长起来之后,原本放在旁边的这些问题,好多都已经自动得到解决了。

留言3:

想想自己脑海里的人,想不起来让我很讨厌的人,也想不起来“见不得他好”的人。不怎么喜欢的人倒是有两个,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我,所以我也不怎么喜欢他们吧。

李笑来:

你不喜欢我,所以我也不喜欢你。

这可能是我们经常会有的逻辑,虽然看起来非常像是小孩子的思维方式,但是确实有很多人骨子里是这么想的。

看了今天的文章之后,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

喜欢你的“好”,不关心你的“坏”。

其实这是一种更好的态度。因为他让你能够看到别人的好,并且也帮你屏蔽掉了对方可能带给你的负面影响。

没有人是完美的,你不需要喜欢上对方的缺点,但是你至少可以做到不去关注他。

留言4

我就是一个“见不得别人的好”的人,并且长期都是这样的人。而我甚至以为是到见不得身边“所有人”的好。

李笑来:

只要你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问题,那多半都是长期的问题。

我们多数人都是平凡的。

也就是说,不论早晚你都会看到自身的优缺点,以及他人的优缺点。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调整好心态,很容易就掉进坑里。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同样在这个坑里的其他人总是在说:

他有什么了不起的。

他也不过如此。

他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我们说过最应该戒掉的恶习吗?

抱怨一般都是坑里人的标配。在戒掉“抱怨”的同时,不妨借这个机会同样从坑里爬出来,以一个更和平的心态去面对周围的人的好。

留言5

我们要努力“看得惯别人的好”。他会让你如同习得“吸星大法”一样,心平气和的把别人的“武功”吸来为我所用。因此,看得惯别人的好,本质上就是允许自己过得更好!

李笑来:

这位读者说的很好:

我们看得见别人的好,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

不论是之前谈到的“世界是有生命的”,还是这周说到的“看见别人的好”,其实都是为了让我们通过改变自己的视角,来获得重生。

你对待世界的态度变了,你的世界自然也就随之改变,你看得见别人的好,你的生活中自然就出现更多的“好人”。

不论是世界,还是他人,我们都无法改变。

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那既然只要我们稍微做一些改变,就可以获得如此显著的效果,那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