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真是一门艺术,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即使是同一句话,双方可能理解的意思都不会相同。作为一名资深家庭主妇,在自己的家庭里就有很多的对话场景让我们值得剖析。
识别关键对话
今年回家过年,为了一只鸡该不该杀?我婆婆家很是热闹。婆婆在乡下养了鸡,春节回上海前说要把鸡杀好,才让我带回来。婆婆是心疼我不敢杀鸡,而且清理干净以后的鸡我做菜就是方便菜了。然后决定是我出发的前一天杀是最新鲜的。那么,矛盾来了。
001观点差别大
我说:“妈妈,鸡我带回上海让外公杀吧!”
婆家的二姐说道:“那么这只鸡恐怕是要给外公吃了。”能够有这样一个心疼自己的姐姐,我是一直很羡慕老公的。平时我也沾光不少,托老公的福。
002结果影响大
二姐心疼她弟弟(我老公),自己妈妈辛苦养得鸡应该给弟弟和侄子吃。弟弟是她最爱的亲人。
003情绪反应大
二姐坚决不同意把鸡带回上海让外公杀。
关键信息共享
鸡是在农村杀了带回来最好,但是必须是我们一家三口才能吃。但是我的目的不是吃鸡,而是要让婆婆从杀鸡的活中腾出时间来。
氛围调节步骤
001修复安全感
我和老公说出了我的目的。婆婆现在是365天24小时在乡下照顾中风的公公,初四我是想带婆婆出门给亲戚拜年,而且只有初五之前只有这一天家里没有客人。权且当着放妈妈一天假,即使我们把爸爸带上,妈妈也是离开了家务和灶台。
002引导对方说出观点
二姐的目的也是心疼你,希望这只鸡给我们一家人吃,如果我让外公杀,势必要分一半给外公。你是否也希望带妈妈出去放松一天了?你看妈妈一年到头都待在家里,守着爸爸,守着这些家畜。你不是一直说服不了妈妈养鸡养羊吗?妈妈的大腿过年前还被羊撞得青肿那么大一块。我们最好是拒绝这只鸡。
003创建新目标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话,我们这次就不带鸡回上海了。即可以安抚二姐,鸡不会分给外公,也可以断了妈妈继续养鸡的念头。
经过这么一沟通以后,老公便去和婆婆说了。初四,成功带婆婆出门走亲戚去了。
}��s�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