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不可及》是一部超棒的电影,看完以后我由衷地感叹道。
纽约时报这样点评:完全可以用九个字总结观影感受“你会笑,你会哭,你给赞。”
我完全同意这九个字的精确概括。
《触不可及》是一部法国喜剧电影,又翻译为《第二次呼吸》。这部电影干净又纯粹,在轻松幽默的片段中也不乏戳心泪点的镜头。在这里,我只想截取男主菲利普和德瑞斯这两个人的友情镜头。
也许打动人心的好的电影或者故事往往做到这样:在很多小细节里让观众捧腹大笑,也能转瞬让人在下一秒内潸然内下。
影片由真实故事改编,腰缠万贯的白人富翁菲利普,在一次跳伞事故后,瘫痪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职陪护。黑人德瑞斯则刚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背负家庭重担,一心想要一份证明来申领救济金。从影片的名字出发,菲利普和德瑞斯的人生轨迹截然不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身份或者地位等,两人就像两条平行线,似乎永远不会有交集。富翁菲利普招聘私人看护这一条件则为两人的相交提供了契机,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相互碰撞、融合,也由此展开了他们之间一段不可思议的、奇妙的友情故事。
影片的最后,也许观众会恍然大悟,触不可及,并非真正是遥不可及,它其实是个反语,因为所有人都被“触动”了,拉近了所谓博爱的距离。
菲利普招聘私人看护这一工作薪金优渥,各行各业能人纷纷跃跃欲试。在众多彬彬有礼的应聘者中菲利普偏偏挑中了只想要一份救济金的德瑞斯。很难说,菲利普究竟是出于善良的恻隐之心还是慧眼识珠看中了德瑞斯的大胆直率。而德瑞斯后来的表现则证明菲利普没有看错人,德瑞斯的确是一个最佳搭挡。
镜头慢慢延伸,德瑞斯一边享受着工作环境的豪华与舒适,一边孜孜不倦地追求菲利普的女秘书,同时面临着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起初,德瑞斯拒绝给菲利普做按摩以恢复健康,拒绝给他洗浴、灌肠、穿丝袜等等,甚至拿滚烫的开水洒在菲利普的大腿上以此为乐。也许是菲利普最初的那个“我敢保证你做不了一个星期”,也许是德瑞斯意识到菲利普真的生活无法自理,而在慢慢的熟悉、了解之后,德瑞斯认真地对待这份工作。
德瑞斯和菲利普慢慢进入彼此的世界。
德瑞斯教菲利普抽烟,带他飙车,用强硬的方式教育女儿,带他在雪地中嬉戏,拨打电话时直接将电话递给菲利普。
“他总是忘记我瘫痪的事实,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特殊对待没有歧视。”
不得不承认,德瑞斯这种委婉的尊重,给菲利普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菲利普则带德瑞斯接触到了艺术画、音乐会、豪华餐厅、豪华浴室……
德瑞斯在得知自己前两秒钟还在嘲笑的一幅“在一块白布上洒了几滴血”的艺术画价值4.15万欧时惊讶地差点没掉了下巴,而这也激励德瑞斯专心作画,慢慢改掉了胸无大志的毛病。
菲利普和德瑞斯的相互影响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
影片的开头,德瑞斯走到菲利普家的大门前,粗鲁地指责警告司机不准把车停在私人门口;影片的最后,则是礼貌地叫人把车开走,并教育弟弟这是“做人的原则”。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我是你的手和脚,这点没有异议吧?”
在处理弟弟的问题上,德瑞斯离开了菲利普,在这一年时间里,菲利普无异于失去了手和脚,迅速苍老了下去。
在德瑞斯之后,新的私人看护任职,却远远不能达到菲利普的满意程度。是那些看护人员不够专业不够称职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原因只不过是,菲利普习惯了德瑞斯的陪伴,那种有尊严地活着的日子。
跌宕起伏的电影情节自然可以达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一个好的结尾也能将情感推向高潮。
德瑞斯的回归,镜头特写了德瑞斯给菲利普刮胡子的片段,德瑞斯恰到好处的玩笑引得菲利普哈哈大笑,我相信观众一定也对此忍俊不禁。
德瑞斯做的最后一件事,是帮助菲利普抱得美人归,德瑞斯最后也有所成就。
试想一下,如果菲利普当时没有遇见德瑞斯,德瑞斯也没有正好遇见菲利普,一个一生都可能被轮椅束缚,另一个可能还在祈求可以得到政府的救济金。或许,两个人畸形的人生就无法演绎得如此完美,
“我想每个人都至少有这么一个挚友,你和他在人生的拐点遇到,惊叹于彼此的不同或者相似,有过不少平淡无奇却值得纪念的时光,任白云苍狗,风云变幻。”
德瑞斯之于菲利普,就是这样一个挚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