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

老家的客车在童偶年记忆里不可或缺。

去年回老家,又一次乘坐浏阳到醴陵的大巴,居然有是来年去过依旧风格未变,每到了醴陵汽车站往东乡去,站在大马路上拦车。我家是个小镇叫南桥,如果大巴上贴着的醴陵到浏阳那是真的到浏阳的车,如果是放着的牌子,极有可能是只到白兔谭。上车的经验,只扯到白兔潭 的票,因为即使你到了白兔潭,司机也会喊起来:金山角到了,全部下去。没有办法,这是乡镇车的情况,他们都是半路把客户撵下去。

大巴给了我很多记忆,承载了美好难忘的童年,小时候和妈妈妹妹若是去一趟白兔潭,当你票价是1元,妈妈会带这一个小孩上车,车停稳了之后,另一个即可立马冲上去,若是看着一个大人带两个孩子,一般司机不会停车的。家里的车没有无人售票,都是一个女的售票员,挎一个腰包,站在门口开门,拉门,那是的门还不会自动开。有时行李多,他们会帮你提一下。上车就收钱,不管车有多颠,她都能站的稳,我记得售票员的包总是鼓鼓的,一张张皱的钞票会被他们里的整整齐齐。粘着唾液边数钱边吆喝,在路边还时刻盯着,看看还能不凑的到乘客。

那时去醴陵是5元,对于售票员来说进城的人是大客户,他们总是乐呵呵的问你,到醴陵切不?

还特意给醴陵客找座位。乘客每次也是先问:有座位吗?“有,你上来,后面还有个”一上来就发现根本没有座位,有些人倒着坐在司机身后的发动机上箱体上,四方形,可以坐三边,夏天时坐着还特别烫屁股。发动机箱子旁边有个工具箱,上面还能坐一个人。

我为何对大巴如此记忆深刻,是因为读高中时,每天都是大巴来回,五中放学,大巴真挤的出尿。

那是成人是2元了,而学生才收一元,也有十几公路,才一元,真便宜。售票员整个人身子挂在外面,只有两只脚一半踩着门框,一半还在外面,整整一车子的穿蓝色五中校服的学生。想想自己的高中是如此的幸福,虽然闷在车里,但是学生们毫无烦恼,一路上都是闲扯些不怎么中用的话,我也在想为何高中时期如此多的话,喋喋不休的。比如聊高中老师,物理考试题目。高中生活真实无忧,蓝蓝的天一样干净。时间啊,如海子说的,得到的还没有得到,丧失的已经丧失了。

大车上平时都是些乡下的熟人,一上车不到几分钟,就立马组合成新的聊天团体,农村人的话特别多,而内容确实空洞无聊。大家聚在一起无非是吹牛,说过去,说政治历史,而稍微会一点的,我们便认为他博学多才。话题无非是谁找了好媳妇,起了屋,生了孩子,农村人关心别人比自己家的多多了。

若是有那份心去操心自己,老家的发展不至于这样,这么多年了,依旧老样子,一点发展都没有。

一条主街,两排老房子,街口的杂货超市这二十年开了几家新店,早上还是卖包子。水豆腐,鸡蛋,小摊主们只是年岁已老,说起老家,又真的有些怀念,可是谁又想回到那里去呢?若不是出差,我都不愿意长途跋涉到这乡下了。

时间过去,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的是,走过去的路觉得比以前窄了,无论是去小学还是初中的鲁更近,小镇更小了。拜访老师也就那样了,不觉得老师可怕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坐过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最可爱的便是回家乡时坐的乡际客车了吧。司机和售票大姐用浓浓的家乡话聊着家长里短,乘客...
    嘉图阅读 310评论 0 0
  • 李袍耳是一名高一的学生,正值学校放暑假,他就孤身一人踏上了从省城回老家的路。 因为袍耳担心坐车抢不到好位置,所以他...
    袍耳阅读 196评论 0 1
  • 他所在的大学坐落在黄岛,从家乡到黄岛的车可不像青岛的那么多,只有有限的几辆,还只在两个固定的时间点发车。每到学校放...
    缘枚阅读 1,804评论 2 2
  • 一。 在印象派后期曾经出现过一个短暂的美术流派--纳比派(Nabis)。 1889年9月,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的学生...
    Dizzyeva阅读 2,001评论 5 4
  • 微信没有开发出来之前,我们想了解感知亲朋好友的生活状态,只能通过他本人或他人之口的叙述 却看不到实际的影像场景。 ...
    雅痞者说阅读 1,354评论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