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小爸妈就教育我,女孩子,说话做事要注意分寸,不要乱出头瞎说话。
孔老夫子说过,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
他老人家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干点实事,说话要谨慎,不要乱说话。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句古训很有道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有些事情似乎有点不对劲。
怎么说?过犹不及吧。
比如我穿了一件新衣服,就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有一个人说不好看,那么就不再穿第二次。可我明明很喜欢这衣服,明明想说:“这衣服我穿挺好看啊!”
出了一个热点事件或焦点新闻,朋友问我的看法,我会谨慎地说:“你认为呢?我跟你想法差不多。”可我明明观点不一样啊。
和朋友出去吃饭,要我点菜。我会很怕点的菜别人不喜欢吃,于是就点个颇大众的菜。可我明明喜欢吃辣的啊。
结果呢,喜欢我的人依然喜欢我,不喜欢我的人还是不喜欢我,还会觉得我这人没有个性,随波逐流。
我如此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却依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自己呢,活得累吗?
相当累,一点都不快乐。
听妈妈的话有错吗?
慎于言有错吗?
当然没有错,是我自己理解出了偏差。
慎言,不是唯唯诺诺,人云亦云,
慎言,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敢真实表达自己。
慎言,是只说该说的话,少说无关紧要的话和废话。
二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
两年前,一张只有一个人的“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的毕业照在网上广为传播,发布者薛逸凡就是“一个人的专业”的这一个人。
回忆起当初专业的选择,“兴趣”和“热爱”是她提到最多的词汇。
她说,高二的时候就决定要读古生物。
填报高考志愿时,家里人并不支持,觉得这个专业太冷门,“听都没听说过”。
亲戚朋友的看法是,一个女孩子,最好读个经济,管理之类的专业,将来好找工作又赚钱。
但她并没有在意别人的看法和好心,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她说,既然是自己喜欢的,又何必在乎他人的看法,即使这个专业只有我一个人,也从来没有后悔,因为这是兴趣所在。
现在的薛逸凡已经在美国攻读生物医学方面的博士学位。
当年读高一时,文理科分班,我成绩比较平均,没有特别突出也没有特别差的学科。
因为我个人有点小文青,喜欢读读小诗写写小文章,所以自己决定读文科。
但班主任建议我改读理科,说:“读理科以后考大学专业选择面广,将来也有利于就业,文科选择面太窄了。”
哦,老师都这么说了,爸妈也是这种看法,为了不让他们失望,我就读理科吧。
虽然后来也考上了大学,然而如果读了文科,说不定就能考上我心目中的理想名校,然后从事我感兴趣的文字方面的工作。
这只能是空想,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果。
三
后来读大学,认识了来自四川的女孩小凡,我们同寝室,因为同爱麻辣火锅而熟悉。
当时没有人会觉得我们会成为死党好朋友,连我自己都没料到,我谨小慎微文静内向,她大大咧咧外向活泼。
可是缘分就是这么妙不可言,不管是异性间的爱情还是同性之间的友谊。
对我而言,小凡完全是另一种人类。
她对某个人某件事的喜好可以很直接地表达出来,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从来不害怕表达不同观点,从来不害怕别人的眼光。
她身材不高却总爱穿宽松的长上衣,有人说,你这样穿更显矮了。
她却笑着说,这样穿我舒服!
她喜欢一个男生,就直截了当告白了,然后两个人手牵手招摇过市,丝毫不在意路人异样的眼光…
她就是活得这么自我,这么恣意汪洋。
到那时才发现,我一直活得多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别人随意一说,我会揣测一晚,
旁人任意一叹,我会乱想一天。
太在乎别人,如何活出自我。
总是在意别人开不开心多于自己开不开心,
生怕一个不小心别人就不开心了。
殊不知,人生苦短,自己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小凡总这样对我说,人一辈子就这么几十年,活得像你这么畏手畏脚多累啊!各人的人生各人凭本事活,关别人屁事。
是啊,想想这么多年,我这么在意的,都是活在别人眼中的那个我,而不是真正的自我。
四
当我试着忽略掉别人的看法,发现世界也在悄然改变。
就像近几天的朋友圈,杀声,呐喊声震天。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转发,
我默默发了一句朋友圈:安安静静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也是一种爱国。
没想到获得了不少点赞,还纷纷夸我冷静理智。
以前不敢穿的娃娃领衬衫穿起来,别人说装嫩又如何。
以前开会只愿意坐后面,现在就坐第一排,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以前出去吃饭都是别人吃什么我吃什么,现在我想吃什么就点什么。
抛开别人的看法,会发现自己变得快乐又自由,独立又自主,旁人也会投来钦佩的目光。
人生之路,每个人都走得不容易,无形之中我们都会给自己不小的压力。
我们做什么的时候,首先会想,人家会怎么看我呀,人家会怎么想我呀?
其实,怕什么呢,生活不用那么紧崩,放轻松,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何须太在乎别人,做人做事只需遵从自己的内心,就能活出最精彩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