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遍《改变》,在思维方式上与《程序员的思维训练》有些共通之处。我决定尝试一下用《改变》的策略来考察一下当前的一个问题:回家过年。
第一步:问题的界定
过年的假期是一年一度的难题,每次过年良好的氛围坚持不了一两天,必然陷入无止境的埋怨争吵之中。小到生活习惯的碰撞,大到三观不再契合,可谓小吵零食不断,大吵一日三顿。每次的最后都是我被“不孝”的大杀器彻底击沉。
第二步:考察以往策略
策略一,忍耐顺从。让往东,不往西。让上梁,忙捉梯。结果,基本无效。因为父母叫你做啥都是应该的,你不仅要做,还要进一步体会到他的“西”不是真实意义上的那个“西”,而是他心目中的“西”。而以我的智商永远无法体会到当前这个“西”的风向到底在哪儿。不孝!K.O.。
策略二,甜言蜜语。各种礼物各种好话,企图哄得大家心花怒放,共创和谐新世界。结果,有效期大约半天。如果礼物不够合心意,还容易反噬,成为第三天吵架的把柄。不孝!K.O.。
策略三,明讲道理。这个难度太大,长辈的话题转移技巧碾压我一万倍,你跟他说A,他说B,你说B,他跑到Z。基本上想通过分析“为什么”来解决几乎痴人说梦,因为长辈的自尊心不允许他们接受自己有可能是错误的,最终又会引爆新一轮的攻势。不孝!K.O.。
第三步:想要达成的具体改变做出清晰定义
以往的策略,我都有一个潜在的不可能的幻想,即企图在短短的七天假期之内,完成几十年都没有完全处理好的家庭关系,从而过一个理想中美好的年假。我不想打破“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一个孝顺乖巧的好孩子”的形象,经不得父母的失望,所以每次从元旦开始就会为春节焦躁不安。如果我只是想过一个放松惬意的春节,那我也许只需要远离压力源就好。
第四步:形成改变计划
订好了去厦门的机票,第一次决定不回家过春节。一个人出门可能有点寂寞冷清,也许不是一个理想中阖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春节,但我期待这个不一样的充满新鲜空气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