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了匈人是一支怎么样的游牧骑兵。而这只强悍的骑兵,选择在公元350年进入欧洲。他们的领袖是一位称为巴兰比尔的强大领袖。当然,在他之前匈人的领导人是谁欧洲人这边已经没有办法找到记录了,对于昙花一现的匈人帝国,有记载的君主只有9个人。虽然他们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
巴兰比尔活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因为那时候的人平均寿命都不太长,但是他确实很能打。在公元350年当年,匈人首先进攻了阿兰国(东汉三国时期称此国为阿兰聊)。阿兰国的位置大概在今天俄罗斯顿河附近,本身也是游牧民族,自己没事也经常去攻打安息帝国和旁边的高加索诸部,不过虽然是游牧民族,但是阿兰人作战的方式更接近于欧洲人,他们使用战车的方式作战。
面对匈人的进攻,阿兰国举全国军力迎战于顿河之畔。双方厮杀10余年之久,公元365-369年之间(具体年份无法考证),阿兰国彻底被击败,国王被杀,灭国。这件事情震惊西方,尤其是罗马帝国。因此,巴兰比尔的名字才被一位罗马官员记录在案。匈人第一次进入了西方国家的视线。被俘虏的阿兰人,大部分加入了匈人联盟继续西进,一小部分逃入山中。然而这次投降也很短暂,这部分俘虏很快就叛逃。加入了西哥特人的阵营。
巴兰比尔消灭了阿兰国之后,在当地修整了数年。虽然他年事已高,可是在374年,他还是带领着军队,继续向西面的东哥特人发动了猛烈的攻势。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比较新的国家,由日耳曼人组成,东靠阿兰国,西临西哥特国,双方以德涅斯特河为界。反正吧,估计东哥特人平常也没事找抽的到处打别的小部落,弄得天怒人怨的,等匈人一来,这些被压迫人民趁机起义,给东哥特人搞内乱,导致东哥特人连战连败。年迈的东哥特国王拼了老命也没打赢,自杀,他的侄孙继续跟上,根本不算一盘菜,迅速被击败,死于乱军之中。全部过程只用1年~~~挂了。好吧,你够快。
下一个倒霉的很快就站出来了。西哥特人依靠着德涅斯特河,想玩一个半渡而击之~~~。然而~~~没玩好,被挂。原来匈人在河对岸摆出佯攻架势,大部队却从上游渡河,顺势回攻,西哥特人正在河边修筑防御工事,忙的不亦乐乎,根本没法抵挡匈人的突然攻击,全线崩溃,万余西哥特人没命的往西逃窜,渡过多瑙河,试图进入东罗帝国的境内。东罗马帝国的边防军,从未见过这么多西哥特的难民要求进入自己的领土。简单的盘问后,他们不仅搞懂了对方的来意,也得知了他们在逃避的可怕的敌人-匈人骑兵的即将到来。
公元376年,1万5千名西哥特战士在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允许下,进入君士坦丁堡附近的色雷斯地区驻扎。他们的身份是帝国的同盟,作为帝国边界的防御者共同抵抗匈人的进攻。然而仅仅两年之后,这些西哥特人受不了罗马人的欺辱和压迫,就举行了武装起义,公元378年,哥特人在领袖阿拉维乌斯和佛瑞提根领导下,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中,击败东罗马帝国的皇帝瓦伦斯,皇帝本人也战死阵中。随后的日子里,东罗马帝国最强大的敌人不仅仅是匈人,也包括这些曾经的客人-西哥特人。帝国的灭亡从此开始。
西哥特人的故事,我们在后面会继续讲,这里还是继续先把匈人的故事讲完。
从378年后的15年里,匈人暂时没有对东罗马帝国的边界进犯,估计也是感觉到对方防守力量在不断增强,所以,他们没有继续西进,而是转头向北,继续攻击其他日耳曼部落。到了395年对色雷斯地区展开攻击之前,匈人的势力范围已经覆盖整个黑海到多瑙河以北的整个区域。
巴兰比尔的死亡年代已经无法考证,但是怀疑是在378年到390之间的某一年吧。他的继任者是乌尔丁。其实他并不是全部匈人的领袖,他只是领导了西匈人这一部。公元395年,他带领匈人,展开了一系列的针对色雷斯地区的军事行动。这就很像当年匈奴人对汉朝边境的骚扰状态了,抢完了就跑,你还打不过。这一闹腾,就闹了快40年,真不知道边境那些人怎么过的,没给抢光饿死,也要烦死。公元431年,东罗马帝国实在是受不了了,答应每年向匈人交纳贡税(每年200多公斤的黄金,每个罗马俘虏支付8个金币的赎金),并且开通几个大城市的互市。
那么有几点我们要特别注意:1,在这40年里,匈人至少更换了4代领导人,这也说明了匈人在这些年中和周围种族的战斗之激烈,尤其是和勃艮第军的交战相当激烈。当然每一代的领导人死法不同,有战死的,有被雷电劈死的,也有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死的,反正花样死。2,匈人的生活习惯和军政制度,在慢慢的西方化。因为生活,政治,经济,军事上和罗马帝国的慢慢趋同,此后的匈人,拥有了成为一个标准帝国的必要条件。
好了,今天就先写到这里,牛人阿提拉的人生即将开始。
有喜欢我写到文章的朋友请多关注我,给我都点赞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