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瑞卡斯Ricas
一
独处一词在百科中解释为“一种独居处世的态度,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整。更是一种独立人格的体现。”可见,独处本身绝非孤僻或孤独,而是一种内在的潜在力量。
一直中意的台湾作家”简媜“曾在《浮在空中的鱼群》一书中说起“独处”,她说“在人生市街,敢于独自走入无人幽经的人,最能品味独处之美。虽然,“红杏枝头春意闹”,一直是人所向往的风景,但“青箩佛行衣”更能让人心生感叹!独处,是为了重新勘察距离,使自己与人情世事、锱铢生计及逝日苦多的生命悄悄地对谈。独处的时候,可怜身是眼中人,过往的人生故事一幕幕地放给自己看,挚爱过的、挣扎过的、怨恨过的情节,都可以追溯其必然。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那些结局,也不管我们曾经为那些故事付出多少徒然的心血,重要的是,它们的的确确是生命史册里的篇章,应该毫不羞愧、毫不逃避地予以收藏,让它们一一陈列着,一一守口如瓶。独处,也是一种短暂的自我追逐。不是真的为了摒弃什么,也许只是在一盏茶的时候,回到童年的某一刻,再次欢喜;也许在一段路途中,揣测自己的未来;也许在独自进餐时,居然对自己小小地审判着;也许,什么事也想不起来,只有一片空白,安安静静地若有所悟。
著名作家周国平也说过:“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能力。反过来说,不善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20世纪传奇女星“Greta Lovisa Gustafsson”也曾在事业鼎盛时期说起自己的最大的愿望就是“请让我独处”。
可见,世事纷繁,人我喧嚣,能获得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已经微乎其微。能学会与自己相处,做自己最坚贞的挚友,倾听自己的心声,做到不被纷繁世界迷离,不随如织人流逐流才是一种向上的能力。
二
人,生来就是一种群居动物,相互扶持或者相互争斗,繁衍至今。因为人是群居动物,所以大多数人在面对独处的时候常会感到不安,恐惧甚或无望。可其实独处哪有那么可怕,学会享受自己的个人时光,才能让时光安静祥和、做到心灵上的与世无争。或许生活本身并不允许我们随性的独处,毕竟我们离开群体就无法继续维持生计,这是社会使然,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珍惜一个人的时光,而万万不应该因为独处而觉寂寞空虚。身边有许多朋友总是抱怨自己没有人约,没有人陪伴,由此而感到怅然若失,但其实“山不自来,我自去”。
我是个向来忠于安静,不爱热闹且喜欢独处的人。
回想自己的人生历程,发现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于一个人的状态。上学的时候, 在大部分同龄人选择不断结识朋友的时候,我却善于把一个人的日子过的坦坦荡荡,自由自在。一直以来朋友就不多,甘愿一个人在食堂吃饭,一个人上下课,一个人在图书馆复习习题,或是一个人逛街看电影。虽然在别人看来总有些形单影只的,但自己却觉得十分坦荡又自然,生活上也可以做到自律且节制,慢慢的也学会为每一件事下决定毫不犹豫含糊,做起事情来也朝井井有条,效率高的水准线上走。正因为是一个人所以才力求事事都能办得稳妥。工作后也是,自己一个人租房住,下班后一个人买菜做饭吃,有空闲时间了就独自去影院看一场电影,或是找一间咖啡店安静的看小说,灵感来了就提笔写下来,生活上自得其乐,乐于无人侵扰的生活也照样可以过得风生水起,怡然自得。
一来,是我自幼生性本就冷疏克敛,不愿与太多人有过多的交涉,二来,是自己本就不擅交际更不善言辞,所以朋友自然少之又少,岁月递嬗后还愿留在我身边的无非只是两三人。虽然有时候身边会出现那么一些人,与他们一起共事或娱乐,但究其内心始终是一朵兀自盛开的孤花,别人始终无法窥探到花蕊的最深处。所以相处的时候也顶多只是处于表面,无法抵达内心。性格上的因素与内心的状态致使我对独处本身就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沉迷与欢喜。
昨日下班,一个人去往了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的首映,听着许多成群结队的人有说有笑的讨论着剧情,恩爱黏腻的情侣则在一边旁若无人的肆意亲吻,可我也并不觉得羡慕,而是在一旁边看电影一边捧着一大盒爆米花吃得津津有味,影片结束后就独自在商场附近找了一家时常光顾的餐馆点了几份平日爱吃的菜式,择选在室外的餐桌就餐,路边的行人和车辆经过的时候夹带着几许温热的晚风拂过脸颊,倒觉时光静谧,戴着耳塞给妈妈打电话,边吃边闲聊家常,深觉一个人的生活其实也不至于会有所谓的惨淡和落寞。时间久了也慢慢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自由,大抵就是这番模样。下班了,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回家,并不需要向谁打报告,家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采购和放置,烹饪的食物也可以随意搭配,只做一人的分量就不用担心会有吃不完的剩菜,看电影时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无需顾忌被谁看见,这或许,就是我一直想要的那份自由。想来,既然已实现,就不必去苛求“有个伴”的完美,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虽然偶尔难免会感到孤独和百无聊赖,但胜在我又深知自由从来都是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的。而这种代价早已无法去定义它的好或坏,全在于自己的内心如何去看待,想得开阔一些自然会觉得舒坦自在,若想得悲观一些自然就会觉得落寞。那又何必不选择前者,而要纠缠于后者呢?
我始终认为有时间独处的时候,大可以背上背包去那些自己一直想去而没能去的地方,而不用去顾忌太多别人的感受。一个人去旅行、去奔跑、去发现生活的小美好,再独自攀登一座高山,从山巅俯视或者远眺那些自然的美好景致;或者去草原,策马奔腾,漫无目的的驰骋,幻想自己是自在如风的少年;或者去海边,看海天一色、潮涨汐落,享受海风拂面而过的风情。
独处时,也可以呆在家中,冲一杯咖啡或沏一杯茶,安静祥和的听听悠扬的音乐,看看爱看的文字。也可以搬一把椅子坐于天台上,享受午后的阳光,闭目养神,慵懒无忧!
独处时,也可以整日赖在床上不受打扰的窝一整天,徜徉于无人惊扰的梦境;自然醒来后再静静的去思考,认识到自己过去的不足和值得继续努力的地方,然后继续努力向前!
独处时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全在于人如何去抉择,如何去过。
三
一个人去散步是我在北京的日子里最怡然自得的一件事,在午后,裹挟着温暖的阳光,徜徉在河堤路或湖水边,驻足下来,欣赏四季的变化,品察岁月的流逝,一切皆在眼眸里幻画为了画卷,朋友同行虽好,若自己相处,更好。
来北京之后,也发现无论是和朋友在一起也好,或一个人出门瞎溜达也好,都一定要有在某个阶段给自己空出来那么一段全然由自己操控的时间,这段时间里可以放纵自己偶尔的胡思乱想,才可以给生活留有一段遐想的空间。
记得,佛经上说:“独处才会生智慧,静然后才能定”。只有在独处中将自己沉淀下来才不容易滋生虚妄的烦恼,身旁安静了才能静观自己的想法,仔细思考当下的自己应该从哪里出发,今后的目的地应该抵达何方。
近来,尽全力在工作时分就把琐碎的工作内容一一做完,绝不放过丝毫的空隙,只为下班后能闲适的一个人待在家里,不用赶工作,只需开着电脑,播着音乐,看一本书,发一下呆,一直认为,这样在工作上尽所本分,归家后又不疾不徐的生活方式或许才是生活本该有的状态,所以我一直在追寻,也一直在为自己创造。刚来北京那会儿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又太过迅疾,时间久了难免会觉得这样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日子实在让人觉得孤寂得想逃离,总觉睡也睡得不安稳,吃也吃不安心。可慢慢的,本就不喜欢牵强的聚餐的我却要因为工作的原由而去应对很多不愿却又必要要去迎合的人际社交后,我才更开始享受并期待着一个人的时光了。
一个人时,可以将脑袋清空,任思绪自由飘扬,不受纷扰。一个人时,才能将一些平日里没能注意和思考的事想得透彻,也只有独处的时候,自我意识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清醒,平日厌倦了违心的人我交融,奉承求和之后,独处才是一剂良药,可以缓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无形压力。我想,如果身边突然多了一个人,心一定不会有独处时那般清静……而独处的时候,也会灵光一闪,让从前如何绞尽脑汁也想不通的事情瞬时就能宛如灯火通明般明了。所以,独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会让人茅塞顿开。
我热衷并享受独处可能多半有些“天赋技能”的嫌疑,而对于很多不善独处的人而言,就有必要去学会且掌握“独处”时的技巧。
关于独处的概念,独处的意义,如何独处,各种道理,各种评述我想众人都曾听过无数种表达方式,我也相信独处中,最难的就是如何能把“独处”这件事处理得恰如其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独处是一种技能,也就是说要想熟练的掌握这种技能,就必须要经过反复的练习与不断的琢磨,期间,可能需要一个漫长又煎熬的过程。所以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韧性去与独处磨合。
或许在本质上来说,独处这种技能,与写作、唱歌,学会一门乐器,掌握一门外语并无太大的差异,除了需要有一定的天赋以外,还需要后天不断努力的勤加练习。在我的理解里,独处包含这么几个含义:第一层,一个人呆着,不愿涉世太深;第二层,一个人呆着的时候,也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与大脑不受负面的影响;第三层,一个人的时候不但能控制好自身的情绪,还能够把持好自己的行为,并且进行有意义的吸收与产出,譬如,在独处的时候能不断获得深刻自省,或是独处的时候培养出一些兴趣爱好。我相信,能够稳定在第三层次的人,就证明他已经掌握独处这种技能,像这种人的工作与生活过得一定不会差。
事实上,我所说的独处,并不是要完全割裂脱离社交体系,更多的是指精神上的独处,偏向于自我的情绪管理。在当今社会,或许只要拥有一部手机,我们几乎就能与整个世界的讯息所相连。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主动地将自己放空,通过大脑的思考引导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些利于身心且充实自己的事,这便和独处的能力息息相关。
首先,独处的时候一定要努力戒除焦躁,平稳情绪,无心做事的时候,不如就索性选一项自己并不讨厌而且需要集中注意力去做的事,这是让自己从焦躁的状态中走出来的有效办法,说白话点就是要学会分散注意力。
其次,独处的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大脑,在大脑把所有事都仔细的理清思路,且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为高效。之前,在网络上有条热门微博,主题是围绕着“伟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展开论述,其中有一个观点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论述中提到,伟人们的睡眠时间与普通人并无多大差别,都在六七个小时左右,差别在于他们更善于在剩下的十几个小时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例如爱因斯坦等一众科学家,也有托尔斯泰、毕加索等文学艺术家,他们在平常的十几个小时中,除了投入工作与科研以外,也安排了午休、散步、喝咖啡等让自己大脑得到放松的独处时光,力求,每一秒,每一刻都不会浪掷挥霍。
作为普通人,无法合理的规划时间是最大的问题,不合理就表示着既不能在社交的时候全情投入,又不能在独处的时候认真对待自我,所以会把生活置于焦虑与不知所措的境地而平白荒废。
独处是一项值得我们去努力学习并掌握的技能。这项技能的意义在于,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与生活,也能给我们加持一种内在的力量。
最后再借用一个名人的话,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社交聚会要求人们互相迁就、忍让,做出牺牲,而一个人越具备独特的个性,那他就越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因此,一个人是否喜爱独处,和这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感觉到自己丰富的思想。”
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留一段独处的时光,只有学会享受独处,才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转载商用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