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总是说不。就是他的孩子两岁多,让他穿袜子,他说不穿,连袜子他都不穿。这时候怎么办呢?他如果不愿意配合,那么你跟一个两岁的孩子斗争是没有任何胜利可言的。你不能说你把他战胜了,因为没有所谓胜负的概念。
这时候既然你改变不了他的思维,你可以改变他的情绪。
你可以用有趣的方式来解决,比如把手放在袜子里边,让自己代表袜子说:“不要把臭脚丫放在我里面,臭死啦臭死啦。”然后一边说这样的话,一边帮他把袜子穿上。这个孩子可能会咯咯笑,觉得很好玩。因为孩子就喜欢玩游戏,他会拟人化,把袜子当作是一个会说话的对象,然后就把它穿上了。
所以这就是一种沟通的技巧,可以用在孩子说不的时候。
有一个三岁的孩子,父母从来没有打过他,但是他经常会动手打别人。
其实这个是所有小野兽们都会有的问题,就是每一个小孩在成长的时候,在两三岁都会有个暴力期,就会打人。那么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你的任务就是不厌其烦地重复,你要跟他讲,不要打人,我不喜欢那样,停止。
然后告诉他,你这样打我很痛,以后就不能这样,你必须得不断地制止他。
孩子在最喜欢打人的那段时间里,他那时候两岁多,有一天我就跟他谈话。我说,你知不知道你体内住着两个你,他不知道。一旦你用拟人化的方式,孩子就会有兴趣。我说,一个是小天使,一个是小魔鬼。你现在这个样子就是小天使,你看你多可爱,跟爸爸妈妈玩得很愉快。你打人的时候就是什么?他说,就是小魔鬼。我说,那好,你想帮谁?你想帮小天使,还是想帮小魔鬼?如果你帮谁,你将来就会成为谁,我跟他真的是讲了这么一通道理。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过小魔鬼的状况,就没有打过人。这就是当孩子有暴力倾向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
有的孩子哼哼唧唧,很磨叽。有人问,我女儿总是哼哼唧唧的,让我很抓狂,我该怎么办?最没用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不许哼唧,老哼唧什么。这是否定孩子的感受。你如果用了前面的方法,你就会知道了,这种指责是没有用的。
这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告诉他:“妈妈知道你不舒服,妈妈知道你对这事不满意,你有什么想法,你说出来。”这时候你要去跟孩子确认他的情感,而不是指责他。甚至有的妈妈会说:“你不说出来,我帮不到你,你如果不好好说话,我完全帮不了你。”这种指责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压力,然后他会更哼唧,因为他不会表达。
这时候你要让他感到安全,鼓励他,让他慢慢地表达出来。
然后有一个人问,我的孩子一遇到各种情况就会抓狂,然后对别人拳打脚踢,很狂躁,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当然,我想你们已经有答案了吧。
首先,你要接受他的情绪,理解他的情绪,然后在决定做任何一个变化之前,你要提前跟他商量。
还有一招就是邀请他加入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来,问问他怎么才能减少这种方式的发生,就是把我们前面所讲的方法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