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自己不算强势,看过今天社群里学习的内容,原来自己也是个强势妈妈。难怪大宝儿事事都依赖我、有时也是说一不二,没有商量的余地。最近,自己的情绪有点波动,也对孩子唠叨的有点多,真的是怎么对孩子,孩子就怎么对你,大宝最近状态也不对劲。是需要冷静冷静,调整一下状态了,还好看了这篇学习内容,思考过后,心情也平静了好多。教育孩子的路上,真的还需要多多学习。
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妈妈与孩子之间的那份羁绊是独一无二的。
孩子从出生起就对妈妈充满信任和依赖,妈妈的温柔细腻,对孩子需求和情绪的敏锐度,在养育孩子时有着天然的优势。
再加上各种现实因素下,妈妈通常是一个家庭里承担起教育孩子主要责任的那个人,与孩子相处时间更长,使得妈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力更为显著。
研究表明,妈妈的性格会对孩子的心理与性格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下面这三种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01 强势的性格
强势的妈妈主要表现为:
强烈的主见,说一不二,要求孩子必须听自己的;
严密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事情过度干涉、包办;
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做安排和决定,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意愿。
强势的妈妈,说到底是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厢情愿地主导和控制着孩子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这样的养育模式,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总是被命令、被逼迫,不能自己做主,孩子内心十分压抑,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也会破坏亲子关系。
从另一方面来看,强势的妈妈,会造就孩子胆小懦弱、缺乏主见的性格,事事依赖父母。
要想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拥有健全的人格,独立自主,妈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掌控欲,懂得尊重孩子。
不把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看见他的真实需求,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做决定。
把握界限感,不过度干涉孩子的事情,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只是在他需要的时候提供恰当的帮助和引导。
02 急躁、情绪化的性格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说:“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妈妈性格急躁、情绪化,不会耐心、平和地和孩子沟通,也容易损伤亲子关系,导致孩子叛逆、不服管教。
当你把孩子每一次不乖的行为看做他正在尝试、学习,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其次,情绪上来的时候,有意识地让自己先冷静下来,想想怎么用合适的语言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给他正确的引导。
能够控制自己,合理地发泄情绪;在朝孩子发脾气后,及时道歉,把影响降到最低,做到这些,就已经很好了。
一个情绪稳定、性格温和的妈妈,就像家里的“定海神针”,不但让孩子安心、自在地成长,也是整个家庭的福气。
03 悲观、消极的性格
除了情绪化的妈妈,悲观、消极的妈妈,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很深。
这种性格的妈妈,平时爱愁眉苦脸,遇到事情总往坏处想,对未来充满担忧,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传递负能量。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
“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恐惧都具有传染性,两者都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孩子从一两岁的时候开始,对于父母的情绪就尤为敏感,尤其是妈妈。
每当看到妈妈情绪不佳,孩子会不自觉地检讨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逐渐成为一个“拯救者”,努力做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想让妈妈重新快乐起来。
然而,这样长大的孩子,一直忽略和压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妈妈的悲观、消极,也会传染给孩子,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自卑、对人生缺少热情和希望。
家庭教育中,不是只要孩子好好学习,成绩好就万事大吉了。积极的思维、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才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财富。
积极乐观的孩子,往往内心更加坚韧,充满自信,抗挫折能力更强,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快乐和幸福,永远怀揣希望,不轻言放弃。
因此,作为妈妈,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通过自身的态度和言行,塑造孩子积极乐观的思维。
学会欣赏和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努力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多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讲了这么多,不是单方面强调妈妈就应该多付出、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爸爸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
很多时候,妈妈的强势、情绪不稳定、负能量,也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养育孩子的不易、生活的鸡毛蒜皮,让妈妈们焦头烂额。
这时候,爸爸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有句话说得很好:“好的家庭,是爸爸爱妈妈;好的教育,是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
除了妈妈自身的修炼,爸爸是否爱妈妈、关怀、体贴妈妈、积极参与家庭事务,是妈妈有没有好性格、好情绪的关键,也影响着妈妈教育孩子的质量。
所以,爸爸们也要扛起自己的那份责任,爱护妈妈、教养孩子。夫妻相互支持、通力合作,才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