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育儿书多如牛毛,各种专家、达人纷纷登场展现自己的育儿理念,但还是要谨慎选择的,毕竟育儿不当害人害己。
刚刚看过一本育儿书《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看过之后就想跟你说:放下,不要看……
书籍信息如下——
豆瓣评分:7.7
作者: 童利菁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副标题: 创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出版年: 2016-10-1
页数: 208
定价: 36.00元
作者童利菁,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特殊教育硕士,主修情绪障碍。曾担任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老师、高中主任辅导教师。
拿到这本书翻阅了一下,发现挺厚的,但每页只有大概20行文字,我数了一下《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每页大概30行,少了1/3。段落稀稀疏疏导致要翻很多篇才能看完,影响了阅读体验。是页数多稿费多吗?
全书共分为十章,第一章标题是为什么孩子总是拖拖拉拉,作者总结的原因:因为是讨厌的事情,所以拖延,而且借口千奇百怪。为什么作者武断的就把孩子的想法判断为借口呢?“借口”是一个负面的评价,孩子可能想法不成熟,但她的想法也应该被尊重,如果家长一上来就判断这是孩子的借口,还是挺不负责任的,不利于解决亲子之间的分歧。
本书的第三章:如何奖励,孩子才会不拖延。作者说了一堆奖励政策,但是我想问:什么时候应该奖励?什么不应该奖励?奖励真的好吗?作者还从大人受到惩罚会长记性这个理由建议孩子也要这样做,惩罚真的好吗?那么什么事情需要惩罚?作者统统没有讲,只是浅尝辄止的提了一小段,就戛然而止了,让我感觉这本书讲的都是生活中的小案例再夹杂一些作者的想法,欠缺深度和科学依据。
孩子的时间节奏与成人不同,每次都以家长的角度评判有点武断。而且拖拉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我认为作者在本书中给出有些武断的结论。她认为拖拉是一种习惯,认为有时候是为了引人注意。而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住拖拉的毛病,应该制订奖励,鼓励性规则。
这时,我想分析一下孩子拖拉背后的动机。我认为,孩子的时间节奏与成人不同,不能武断就说孩子拖拉。其次孩子拖拉背后可能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还有,出现拖拉就采用奖励或惩罚,并不合适。
蒙台梭利指出:“我们经常认为,为了让孩子实现一种自主行动,需要做的全部就是命令他去做。可是我们发现,在孩子4-5岁时,这种不听话甚至是抵抗行为是如此剧烈。这是一种普遍错误,试图通过命令或者暴力的方式来实现纪律非常困难。”当孩子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我们强行要求孩子做什么是不太现实的。这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孩子拖延。连教育家都告诉我们了,命令的方式比较困难。
有的时候孩子确实拖延,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比如收拾房间、写作业。那么我们作为家长建议想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有效训练孩子的教育生活。,帮助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自己吃饭和收拾房间。我们总是习惯性的侍候孩子,像对待洋娃娃一样给他洗澡,喂他吃饭。蒙台梭利认为这是在奴化他们,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容易导致人的软弱无能,关闭孩子自我学习的大门,使孩子的个性发展明显出现堕落和退化。
所以如果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他拖拉是很正常的,不可能从一个万千宠爱的小公主立刻变成做事积极主动、聪明能干的小姑娘。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有一定的自由和纪律性,想来处理一些事情他就不会那么抵触,教给他方法也能有积极性去实践了。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享有自由并自我约束的人,会追求真正激发和鼓励他的奖励。他们会学习如何学习以及如何表现自己,对此他们深感自豪。比如收拾自己的房间是他们分内的事情,如果像作者建议的还要奖励也许有一次不给孩子就会有惰性,认为都没有奖励我凭什么要去做?
当你发现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时,请先审视一下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是否有不妥当的地方,而不要把拖拉等问题统统归咎在孩子的身上。
我给这本书的推荐指数是一颗星,评分5分。认为观点不够深入且琐碎,理论依据支撑有些薄弱。方法有些照搬大人的解决方案,有些并不适用。花时间看这本书不如看一些教育大家的书籍,毕竟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