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没了个老人,从六点半回家到现在流行歌曲、二人台,锣鼓,晋剧一直到现在,哀哭声围观的人……约,往根儿上寻都是老山西家所有请来唱晋剧的颇多。主家说:“师傅们辛苦一下好好来一阵子鼓”,这话都是老山西家带东一贯的话语。于是鼓点密集了声音一阵高过一阵架势极为强悍呐,也就放下手头的事(其实也没啥事),靠近窗户细听了一段晋剧……
在村儿里的时候每次有人家办完白事宴,除了饭菜的量的多少和花钱的多少,人们最主要叨拉的是那个谁谁谁家的鼓吹的好。焦点所在并不是吹鼓手们技艺有多高,比如用鼻子吹唢呐还是鼻子吸烟嘴吹唢呐。
而是给逝者送行的夜里,晚饭吃罢后哪班鼓匠会一直吹到凌晨的一到二点,看的人越多鼓匠们兴致越高……
后来逐渐的演变为放电影和请剧班,电影的话年轻着居多,也不管那些鬼神之论了放几部会看完几部,忽然想起半夜回家也没有害怕过。晋剧就一定是上年纪的人多啦,院子的某个地方搭个棚,化妆或者不化妆就开始了,这个时候的人们是最守秩序的,不拥挤也不吵吵比平时村里唱戏安静多了,大概也是多逝者的一种尊敬。
不明白老人们看戏到底是对服装和化妆哪一项感兴趣?再比如在戏院子里做为可以听得懂戏却看不懂的我来讲,老实的纠结着这个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唱戏呢戏场里没有一个村民,全搁家里听,没有走动没有聚集,小贩的东西卖给谁?红火热闹凑给谁?没有观众没有掌声搁谁谁愿意?
又不是唱空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