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就是很想写写文章,感受到身体里面沉睡已久的文艺因子又开始活跃了。
至于写点什么,又不知道从何开始。就说说这个名字吧,翠语微谈。取自己和孩子名字中的一个字,以此来记录我们一路相伴,共同成长。微谈,现在自己主动想写文章,主要就是想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我要教你什么方法论(我也没有什么可教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自己被压抑的东西太多了,有的通过学习现在自己能看见,而有的还在冰山下面,我根本看不见。现在,我不想在做那个站在角落里,默默无声的小女孩,我想发声,我想表达。
至于表达什么,重要吗?我不知道,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但是我想不管对于别人是什么样的,对于我自己而言,至少这是让我愉悦的事情,我想这是重要的。
最近放学的时候都会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放电(我是很宅的,之所以会出去,是因为最近知道了户外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公园里的饮料自助机很是吸引这个小朋友,每次都要去前面晃一晃,我当然知道他想买,小家伙有时候会说想买(我们有个规则,饮料要适当喝,一周买一次),有时明明昨天才喝过,今天又要买,我就会不可控制的气冲上头,嘴巴又像“机关枪”巴拉巴拉说着我认为的道理。一周前去到公园又是这种情况,我甚至有想过,每次都这样,要是没有这些饮料自助机就好了。当小家伙自己跑到自助机前面,还没等他说话,我就先发制人,昨天刚买过饮料,今天还不可以买。小家伙转了转说:我又不是想买饮料。 我心想:好,我看你要干啥。
他看了看,指了指一袋锅巴。我心想:好啊,不买饮料买零食?我摇了摇头,他说:我想买这个送给你。看他一脸天真的模样,我心里想:这小子花招还真多,送给我?这是变着法给自己买零食啊!于是我又拒绝了一次:送给我啊,谢谢你。不过现在我不想吃。他还是坚持要买:等你想吃的时候就可以吃了。最后我妥协了,一是不想再继续争论下去,二是想看看这个小家伙到底想干什么。于是我买下了这袋锅巴。
小朋友看着很开心,笑着看我把锅巴放进包里。然后就这样一路走着。回家后谁也没提起锅巴的事情,就一直在包里放着。中间我们又去了一次公园,又来到饮料自助机前,他又说要买个东西送给我。然后我就这个话题开始和他讨论,上次的锅巴我还没有吃。结果小朋友的话让我觉得很震惊又惭愧,他说:因为我很爱你,这是我爱你的方式。 小孩子多么单纯美好,是啊,这是他爱我的方式,他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送给我。我却认为他是在刷花招为自己囤零食。我很庆幸自己最后没有一棒子把他打死,认定他就是耍花招。也很感谢自己能够倾听,在他开始日渐独立的时候保有一份理解与支持。
写着写着突然想到《我们与恶的距离》,我并没有看过,通过文章,评论知道个大概。这次买锅巴的事情,小吗?真小,一袋5块钱的锅巴在很多时候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它大吗?也大,我用暗自揣摩的“恶意”掩盖了小朋友的良善与爱,如果我一直拒绝,否定,制止,即使事情看上去再微不足道,那对小朋友会是什么影响,会不会一点点磨灭他心中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