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一个朋友打来电话,电话一接通,她就在那头噼里啪啦抱怨起来,说最怕老师布置写作文的作业。孩子每次提笔坐半天,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好不容易写完了,也只是寥寥数语,不知所云。担心交给老师不合格,又要重新返工,家长又是讲,又是改,一篇作文至少要耗费四五个小时……隔着电话,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无奈,此时内心一定有无数头母狮在怒吼,在咆哮。
抱怨完了,朋友问我,你家孩子写作文就没有遇到这种情况?我笑着说,韦宝作文都是自己写,我很少辅导。朋友听了,很不解,让我赶紧给她传授一下经验。
说来惭愧,身为语文老师,我很少辅导韦宝写作文。每次写之前,他会跟我说他的思路,我听了觉得不错,就鼓励他自己动笔去写。我不太想过多的去干预他,因为作文本来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虽然没有指导,但他的作文还真不赖。
如果一定要总结些经验出来的话,我觉得要归功于平时做的大量准备工作,所以,到了真正需要写作文的时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大量的课外阅读做基础。
市面上有很多作文班打着多少天速成的旗号招生,猛一看,确实吸引人。家长花点钱,能把令人头疼的问题短期内解决了,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可是,只要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写作文如盖楼。纵然有顶级的设计师设计的图纸,帮忙搭好了框架,但是还需要有人用一砖一瓦去填充起来,需要后期的装修。否则,那个楼永远只是一个框架。写作文也是同样道理,老师只能讲怎样去构思,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可以采用哪些写作手法。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把各种想法,情感表达出来,落在纸上。
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孩子的语言是贫瘠的,匮乏的。往往内心汹涌彭拜,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最终写出来与内心所想的相差甚远。
说到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很多家长想当然地以为就是多看作文书。在我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从来不鼓励学生看作文书,也从没有给韦宝买过一本作文书。我一直觉得作文书里的东西都是作者嚼过一遍的东西,可以吸收的营养太少,还容易束缚孩子的思维。他们写作文的时候,总是逃不出作者的那个圈子,真的有点得不偿失。
我一直觉得爱看书的孩子作文都不差,但是有前提的,首先要是看的什么书了。很多孩子确实爱看书,整天捧着各类漫画书,舍不得放下,但是这些书充其量也只是我们生活中的零食,作为生活的调剂可以,做不了主食。如果长期只是看这种书的话,最终会营养不良。很多孩子受漫画书语言风格的影响,作文里出现大量的拟声词,没头没脑的短句子,实在是不知所云。其次,有些孩子看书的过程中只是专注于故事情节,看完哈哈一笑了之,能吸收到的东西少之又少。这也是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书读了不少,还是写不出作文的主要原因。
二.引导孩子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很多家长,比如说我,就是一个粗线条的人,很多时候,总是匆匆忙忙的赶路,很少会留意身边环境的变化。哪怕是经常在眼前出现的东西,都不会引起我的注意。试想一下,一个孩子,如果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乏观察力,平时没有积累大量的素材,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可不就是无话可说嘛。
好在宝爹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韦宝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带韦宝观察树枝上发出的新芽,会带他去闻一闻,摸一摸;路上遇到了蚂蚁,毛毛虫,蜗牛,蚯蚓……他会让韦宝停下脚步,蹲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爬山的时候,他会带韦宝观察松脂,观察雪松,侧柏,刺柏的区别;遇到一簇花,他会让韦宝仔细观察蜜蜂是怎样采蜜的,有几个花瓣;遇到晴天,他会让韦宝观察太阳光穿过树叶投下的绰绰细碎的光斑;雨天,他会带韦宝观察雨丝的方向,听一听雨滴砸在伞上,雨棚上发出的不同声音……
也正因为如此,韦宝的作文总有写不完的东西,在他的作文里,生活中普通的东西也变得鲜活起来。因为,这些都是他真正体验过的。
三.做一个对生活有感触的人。
很多妈妈跟我说,带孩子也体验了不少东西,可是为什么孩子还是写不出来,像没有去过一样呢?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在体验的过程中,内心是没有太多感受的,仅仅只是在体验,或者说在体验的过程中只是觉得高兴,害怕,激动……除此之外没有太多的感受。
也有家长跟我说,那玩的过程中除了这些,还能有什么感受呢?举个例子,我在带韦宝在雨中漫步的时候,我会跟他说,我看到这雨,我想到了这雨像一群调皮的孩子,跳到了我的伞上,然后又坐着滑梯落到了地上;看到路边被车轮碾压到土里的小草,我会想象小草痛苦的样子和呻吟声,它们说了些什么;街头偶遇烈日下辛劳的老人,我会跟韦宝说,我猜想这个老人可能为了支撑起整个家,干活的时候可能想着,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活下去,即使累,也要默默承受着,天下的很多父母也都是这样……久而久之,韦宝在体验的过程中,或者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也会有很多想法,很多感触。而当时经历这些事情时,内心所激起的种种感受,也深深地藏在他的脑海中。写作文时,在调取这个事例时,当时的感触也跟着一并涌上心头,写出来的文章就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四.平时生活中引导孩子多说。
在韦宝很小的时候,我会跟他不停地说话,把我一路看到的东西告诉他。再大点,会说话了,他也开始尝试着用简单的语言告诉我他干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四岁的时候,开始引导他口述日记,他说,我来记录,不通顺的地方教他把话说顺溜。写完了,我给他念一念,一起看哪些地方可以加几个好词,哪些地方可以加入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甚至是一些修辞手法。在我的引导下,下一次再说的时候,他会刻意尝试我教的方法,我总会及时肯定他,还把他的作文大声地念给全家人听。这样,小小的他,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再加上,宝爹总是把自己当做反面教材,在作文上,总是示弱,甘拜下风,韦宝就更得意了,觉得作文是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再回头看韦宝小时候的口述日记,也觉得画面感十足。
在引导孩子练说这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平时说话就要注意自己说话的逻辑,不能颠三倒四,说话一定要完整。否则,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受家长的影响。
五.三分写,七分改。
有些孩子作文写完就觉得大功告成,读都没有读就交了。经常批改的过程中发现掉字,错字,语句不通,前言不搭后语,这实在影响整个作文水平。我经常跟学生说,作文就好比人,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写完了作文,充其量只是毛坯房,还需要后期的装修包装。对于作文而言,就是要反复读,看哪些地方不通顺,要改;哪些地方可以加入几个好词,好句;哪些地方可以尝试着运用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开头够不够新颖,结尾有没有升华主题……通过这样大张旗鼓的修改,让学生再读一读,“化妆前”和“化妆后”的文章,感受一下哪一种更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作文来说,功夫主要在平时。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稍微留心一些,多加引导,最终会实现“下笔如有神”。